马克思指出“土地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 威廉·配第说“劳动是财富之父, 土地是财富之母”。农地不仅关系到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并对生态环境、 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深刻影响。在加速的工业化、 城镇化进程中, 大量农地被征收转为城市建设用地。2000—2011年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了21164.2平方公里, 年增长率为6.23%, 城市建设累计征收土地18566.12平方公里, 征地占新增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8772%, 这种“摊大饼”式的城市扩张方式, 一方面致使大量农地转为城市建设用地, 给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造成极大影响; 另一方面城市闲置土地和低效利用土地现象十分严重,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高。从可持续发展及“十分珍惜、 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角度看, 目前我国政府征地决策缺乏科学性。因此, 合理确定征地规模和征地时机, 缓解农地保护和城市建设用地需求之间的矛盾, 既保证城市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土地需要, 又能在我国现有耕地保护形势十分严峻的背景下, 科学合理利用土地, 保护耕地, 防止农地资源被提前非农化,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土地征收目标泛化、 征收权利被滥用、 征地补偿低、 利益分配不合理、 安置方式单一、 征地程序不规范等问题, 严重损害了失地农民的利益。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进程中, 城市土地出让价格远大于农地征收补偿价格, 土地增值收益巨大, 而农民几乎被排斥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体系之外。温家宝指出“不能再靠牺牲农民土地财产权利降低工业化城镇化成本”。改革我国征地补偿制度, 对农地发展权进行补偿, 让失地农民参与分享土地增值收益, 不仅关系失地农民的切身利益, 也直接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及可持续发展。农地征收补偿不仅要考虑对被征农地经济价值、 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的补偿, 而且应考虑农地发展权价值的补偿。其中农地发展权指农地转换为其他用途的权利, 农地转换为其他用途, 包括转为其他种植种类、 建设用途或闲置等, 这种价值其实质就是农地的实物期权价值, 即农地利用决策灵活性所带来的价值。对农地发展权价值的考虑, 能有效保障失地农民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利益, 理性进行土地征收决策, 遏制农地加速非农化的趋势。
就此, 笔者组织申报了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农地征收补偿标准及利益分配机制研究(课题批准号: 11YJCZH251)”, 经过2年的努力, 全面、 系统、 深入地对农地征收补偿标准及利益分配模式进行研究, 并形成了研究成果《农地征收决策与补偿标准研究》书稿。该书稿致力于探讨两大问题, 即农地征收决策和农地征收补偿标准。其中农地征收决策具体包括最佳征地规模、 最佳征地时机和征地策略三个方面; 农地征收补偿标准包括农地征收补偿价值构成、 价值测度、 农地征收补偿相关利益主体及利益分配模式。本书章节安排如下:
第一章, 绪论。简要分析研究背景、 研究意义、 文献综述、 研究内容、 技术路线、 研究方法及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基础。对产权理论、 地租理论、 公平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 折现现金流法、 金融期权理论和实物期权理论进行阐述, 为本研究的深入开展奠定理论基础。 第三章, 我国征地制度的演进脉络及存在的现实问题。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征地制度的演进脉络进行简要梳理, 将其划分为萌芽、 探索、 停滞、 确立和改革五个阶段, 总结我国现行征地制度的基本内容、 主要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农地征收实物期权模型与征地决策。引入实物期权理论, 探讨农地征收的最优时机和最优征地规模问题, 并分析不确定性因素对征地时机和征地规模的影响。 第五章, 农地征收演化博弈分析。分析失地农民与地方政府群体的复制动态、 演化稳定策略及演化博弈系统的稳定性。 第六章, 农地征收补偿价值构成及利益分配模式构建。从可持续发展视角提出完善农地征收补偿标准的基本要求, 分析农地征收的实物期权特性, 研究农地征收补偿价值构成, 重构农地征收补偿相关利益主体及利益分配模式。 第七章, 农地征收补偿标准研究。对农地征收补偿中的确定性价值及不确定性价值进行测度, 构建农地征收补偿价值模型, 并进行实证研究。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总结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结论, 并提出征地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农地征收补偿标准及利益分配机制研究”课题从萌发、 产生直至成书的全过程, 得到了众多人士的关心和帮助。首先感谢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和湖南城市学院给予了本课题的立项资助以及中南大学出版社对本书出版所做的大量工作。其次要感谢我的老师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叶剑平教授对本课题研究的指导工作, 让我受益匪浅, 老师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为本书作序, 让我十分感动。 感谢课题组成员对本课题研究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辛; 感谢湖南城市学院王钢副教授、 汤勇博士、 尹建中教授和孙倩博士, 他们对本课题的研究和本书的写作和发表提出了独到见解; 感谢湖南城市学院薛姝教授、 文瑞明教授、 汤腊梅教授和袁志成博士对本书出版所给予的帮助; 感谢湖南城市学院城市管理学院领导和同仁们的关心和帮助; 感谢湖南城市学院科技处的老师为本课题研究所做的工作; 感谢我的学生刘婷和李群丽对本课题调研付出的努力; 课题的研究引用了大量的文献和数据, 非常感谢这些文献和数据工作者的辛勤劳动, 书中如有文献标注遗漏之处, 敬请批评和谅解。最后感谢我的家人对我的关爱、 包容和支持, 他们是我最坚实的后盾, 是他们的艰苦付出, 为我创造了优雅、 宽松的环境, 使我能专心致志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我由衷地感激他们。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 加上时间紧迫, 书中难免有疏漏不当之处, 恳请广大读者不吝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