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大学语文, 那肯定是与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有所不同, 在我们读小学、 中学时, 学习语文犹如盖楼房打地基, 语文老师会注重字词句以及文章的理解, 然而大学语文偏重于审美、 价值观以及人文关怀、 陶冶情操, 所以可以说大学语文是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的延伸。但中国高等教育的怪现状依然存在: 在课程安排上, 本国语文只开一学期, 外国语文却必须开2年; 还有的一些高校特别是理工类高校, 本国语文根本不开或者只是象征性地开数十节, 外国语文却必须要开几百节; 大多数的高校, 学不好本国语言影响不大, 学不好外国语言就可能拿不到学位。
从自己这几年教授大学语文这门课程来看, 一个班级一百左右学生, 看完了四大名著的学生寥寥无几, 能背出唐诗宋词里面的诗词也是屈指可数, 更甚至想要挑出几个能写出一手好字的学生也是难上加难, 这些难道不应引起我们的反思吗?
在这种形势下, 不能不使每一个母语工作者忧心。正是出于这种对弘扬母语、 弘扬中国优秀的历史文化的责任感, 我们这些长期在高校工作的中国语文教师编写了这本《大学语文》教材, 以期在如林的同类教材中添上有特色的一笔, 为可开可不开的高校大学语文课程寻找必开的论据, 提供开好的保证。
大学语文教材到底该如何编写?有人说要突出工具性, 有人说要突出人文性, 也有人说要突出审美性, 更有人强调应用性, 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认为: 教材怎么编, 应以课程的性质而定, 应该把母语教育和人文教育很好地结合起来的, 通过提高驾驭母语、 品味母语的能力来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质的课程恐怕非大学语文莫属了(其他课程只强调其基本概念、 基本理论, 而唯有大学语文强调语言)。母语水平和人文素养是大学语文课的两大支点, 也是我们编写教材时关注的重心所在。
此本教材注重知识性、 审美性、 趣味性的结合, 选目求精, 针对性强, 涵盖面广, 有韵文体、 散文体、 说唱体、 文论体等, 有对在中国历史上发挥过重要影响的儒、 释、 道三家文化和思想予以重点讲说, 有古代文学编, 更甚至有国学经典, 也许这正是提升大学语文学术水平的小小创意, 也是本教材一个小小的亮点。
本书主编姚冲、 朱海明负责全书组稿和编写、 审定工作; 副主编熊彦、 喻秋云、 康俊、 肖洁、 汪赞协助组织书稿, 并参与编写、 审稿。
书中的一些内容借鉴了其他院校的一些教材, 在此谨表谢意。由于时间仓促, 书中难免会有不足之处, 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
朱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