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中心
图书中心
精品图书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图书中心 -> 精品图书 -> 正文
材料科学基础
  • 【作者】:郑子樵
  • 【出版时间】:2013-06
  • 【字 数】:666(千字)
  • 【定 价】:¥68(元)
  • 【出 版 社】:中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487-0948-0
  • 【页 码】:527(页)
  • 【开 本】:16开
第1章固体材料的结构(1)
1.1原子间的键合方式(1)
 1.1.1离子键(2)
 1.1.2共价键(2)
 1.1.3金属键(3)
 1.1.4二次键(4)
 1.1.5混合键(6)
 1.1.6结合键与材料性能(7)
1.2晶体学基本知识(9)
 1.2.1晶体的特征(9)
 1.2.2空间点阵与晶胞(10)
 1.2.3晶系和布拉菲点阵(11)
 1.2.4空间点阵与晶体结构的关系(13)
 1.2.5晶体的对称性概念(15)
 1.2.6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19)
 1.2.7晶面间距(23)
 1.2.8晶面及晶向间的夹角(24)
 1.2.9晶带(25)
1.3纯金属的晶体结构(26)
 1.3.1典型纯金属的晶体结构(26)
 1.3.2点阵常数与原子半径r的关系(27)
 1.3.3配位数和致密度(28)
 1.3.4晶体中原子堆垛方式(29)
 1.3.5晶体结构中的间隙(31)
 1.3.6同素异构现象(34)
1.3.7原子半径(34)
 1.3.8其他晶体结构(36)
1.4合金相结构(37)
 1.4.1固溶体(38)
 1.4.2金属间化合物(45)
1.5陶瓷材料的晶体相结构(50)
 1.5.1离子键结合的陶瓷晶体结构(51)
 1.5.2共价键结合的陶瓷晶体结构(54)
1.6非晶态金属(金属玻璃)(55)
 1.6.1金属玻璃的获得与分类(55)
 1.6.2金属玻璃结构模型(59)
1.7准晶体(63)
 1.7.1准晶体的结构模型(64)
 1.7.2准晶的稳定性(67)
1.8高分子材料的结构(68)
 1.8.1高分子链结构(68)
1.8.2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69)
习题(74)
第2章空位与位错(75)
2.1空位(75)
 2.1.1空位的热力学分析(76)
 2.1.2空位的迁移(77)
2.1.3材料中空位的实际意义(78)
2.2位错的基本类型及特征(79)
 2.2.1刃型位错(79)
 2.2.2螺型位错(81)
 2.2.3混合位错(82)
2.3柏氏矢量(83)
 2.3.1确定柏氏矢量的方法(83)
 2.3.2柏氏矢量的特征和意义(85)
2.4位错的运动(86)
 2.4.1位错滑移的晶格阻力(86)
 2.4.2刃型位错的运动(87)
2.4.3螺型位错的运动(89)
 2.4.4混合位错的运动(90)
2.5位错的应力场和应变能(91)
 2.5.1位错的应力场(91)
 2.5.2位错的应变能(94)
2.6位错的受力(96)
 2.6.1作用在位错上的力(96)
 2.6.2位错的线张力(97)
2.7位错与晶体缺陷的交互作用(98)
 2.7.1位错与点缺陷之间的交互作用(98)
 2.7.2位错之间的交互作用(101)
 2.7.3位错的塞积(105)
2.8位错的萌生与增殖(107)
 2.8.1晶体中位错的萌生(107)
 2.8.2晶体中位错的增殖(107)
2.9实际晶体中的位错组态(109)
 2.9.1fcc, bcc, hcp晶体中单位位错的柏氏矢量(109)
 2.9.2层错(110)
 2.9.3不全位错(111)
 2.9.4位错反应与扩展位错(113)
 2.9.5位错的实际观察(118)
习题(119)
第3章材料的表面与界面(121)
3.1材料的表面(121)
 3.1.1表面晶体学(121)
 3.1.2表面热力学(128)
 3.1.3实际表面(132)
3.2材料的界面(135)
 3.2.1界面的定义和种类(135)
 3.2.2晶界(135)
 3.2.3相界(142)
 3.2.4多晶材料中的界面(144)
 3.2.5复合材料的界面(146)
习题(148)
第4章材料的凝固(149)
4.1金属液态结构与性能特点(149)
 4.1.1液态金属与固态金属的比较(150)
 4.1.2金属液态结构(152)
4.2金属结晶的基本规律(153)
 4.2.1金属结晶的微观现象(153)
 4.2.2金属结晶的宏观现象(154)
4.3晶核的长大(167)
 4.3.1晶核长大的条件(167)
 4.3.2液-固界面的微观结构(168)
 4.3.3晶体长大的机制(168)
 4.3.4纯金属长大的形态(170)
4.4结晶理论的应用(174)
 4.4.1铸锭的组织及控制(174)
 4.4.2单晶体的制备(179)
 4.4.3定向凝固技术(180)
 4.4.4急冷凝固(181)
4.5聚合物的凝固(183)
4.6气-固相変与薄膜生长(184)
 4.6.1蒸发和凝聚的热力学条件(184)
 4.6.2形核(185)
 4.6.3薄膜的生长方式(186)
 习题(187)
第5章单元系、二元系相图及合金的凝固组织(188)
5.1单元系相图(188)
5.2二元相图的表示方法(191)
 5.2.1二元合金中存在的相(191)
 5.2.2二元相图的表示、 含义和杠杆定律(193)
 5.2.3用实验方法测绘二元相图(196)
5.3匀晶相图及固溶体合金的凝固和组织(198)
 5.3.1相图分析(198)
 5.3.2固溶体合金的平衡凝固和组织(199)
 5.3.3固溶体合金的非平衡凝固和组织(200)
 5.3.4固溶体合金凝固过程中的溶质分布(202)
 5.3.5区域熔炼(207)
 5.3.6成分过冷及其对晶体成长形状和铸锭组织的影响(208)
5.4共晶相图及共晶系合金的凝固和组织(212)
 5.4.1相图分析(212)
 5.4.2共晶系合金的平衡凝固和组织(213)
 5.4.3共晶组织及其形成机理(216)
 5.4.4共晶系合金的非平衡凝固和组织(222)
5.5包晶相图及其合金的凝固和组织(226)
 5.5.1相图分析(226)
 5.5.2包晶系合金的平衡凝固和组织(227)
 5.5.3包晶系合金的非平衡凝固和组织(228)
 5.5.4包晶转变的实际应用(229)
5.6偏晶相图及其合金的凝固和组织(229)
5.7形成化合物的二元相图(231)
 5.7.1形成稳定化合物的二元相图(231)
 5.7.2形成不稳定化合物的二元相图(231)
5.8具有固态转变的二元相图(232)
 5.8.1具有共析转变的相图(232)
 5.8.2具有包析转变的相图(233)
 5.8.3具有偏析转变的相图(233)
 5.8.4具有熔晶转变的相图(233)
 5.8.5具有无序-有序转变的相图(234)
 5.8.6具有固溶度变化的相图(234)
 5.8.7具有磁性转变的相图(234)
5.9如何分析和使用二元相图(235)
 5.9.1相图中的线条和相区分析(235)
 5.9.2结合Fe-Fe3C相图分析合金的平衡凝固过程及其组织变化(236)
 5.9.3Cu-Sn合金系相图(242)
 5.9.4Mg2SiO4-SiO2系相图(243)
 5.9.5ZrO2-SiO2系相图(244)
5.10相图热力学基础(245)
 5.10.1吉布斯自由能与成分的关系(245)
 5.10.2克劳修斯-克莱普隆方程(247)
 5.10.3相平衡条件(249)
 5.10.4吉布斯自由能曲线与相图(252)
习题(255)
第6章三元系相图(258)
6.1三元相图的成分表示法(258)
6.2三元相图的杠杆定律和重心法则(260)
 6.2.1杠杆定律(260)
 6.2.2重心法则(260)
6.3匀晶三元相图(261)
 6.3.1相图的空间模型(261)
 6.3.2合金的凝固过程及组织(262)
 6.3.3等温截面(或水平截面)(262)
 6.3.4变温截面(或垂直截面)(264)
6.4简单共晶三元相图(265)
 6.4.1相图的空间模型(265)
 6.4.2合金的凝固过程和组织(267)
 6.4.3等温截面(268)
 6.4.4变温截面(268)
6.5固态有限溶解的三元共晶相图(270)
 6.5.1相图的空间模型(270)
 6.5.2合金的凝固过程和组织(272)
 6.5.3等温截面(275)
 6.5.4变温截面(275)
6.6具有包共晶反应的三元相图(277)
 6.6.1相图的空间模型(277)
 6.6.2合金的凝固过程和组织(278)
 6.6.3等温截面(280)
 6.6.4变温截面(280)
 6.6.5固相具有固溶度时的相区界面投影图(281)
6.7具有三元包晶反应的三元相图(282)
6.8形成稳定化合物的三元相图(284)
 6.8.1形成一个稳定化合物的三元相图简化法(284)
 6.8.2形成几个稳定化合物的三元相图简化法(285)
6.9三元相图总结(286)
 6.9.1三元系的两相平衡(286)
 6.9.2三元系的三相平衡(286)
 6.9.3三元系的四相平衡(287)
 6.9.4液相面投影图(290)
 6.9.5三元相图中的相区接邻规则(290)
6.10三元相图实例分析(292)
 6.10.1Pb-Sn-Bi系(292)
 6.10.2Al-Cu-Mg系(293)
 6.10.3W-C-Co系(295)
 6.10.4Fe-Cr-C系(297)
 6.10.5MgO-Al2O3-SiO2系(299)
习题(300)
第7章固体材料中的扩散(303)
7.1扩散方程(303)
 7.1.1菲克第一定律(303)
 7.1.2菲克第二定律(305)
 7.1.3菲克第二方程的解(307)
7.2扩散的微观机制(311)
 7.2.1交换机制(311)
 7.2.2间隙机制(312)
 7.2.3空位机制(313)
 7.2.4其他扩散机制(315)
7.3扩散系数(316)
 7.3.1扩散系数的测定方法(316)
 7.3.2影响扩散系数的因素(318)
7.4扩散的热力学分析(324)
 7.4.1扩散驱动力(324)
 7.4.2上坡扩散(325)
7.5固溶体中的扩散(326)
 7.5.1固溶体中的自扩散(326)
 7.5.2固溶体中的互扩散——Kirkendall效应(326)
7.6反应扩散(327)
 7.6.1反应扩散的概念(327)
 7.6.2反应扩散的速率(328)
7.7离子晶体中的扩散(329)
7.8非晶体中的扩散(330)
 7.8.1长链聚合物中的扩散(330)
 7.8.2无机玻璃中的扩散(331)
7.9材料中扩散问题的几个实例(331)
 7.9.1粉体材料的烧结(331)
 7.9.2渗碳(333)
 7.9.3铸锭的均匀化(335)
 7.9.4金属表面的氧化(336)
习题(337)
第8章材料的变形与断裂(339)
8.1材料的弹性变形(339)
 8.1.1广义虎克定律及弹性常数(339)
 8.1.2弹性的不完整性(342)
8.2单晶体金属的塑性变形(343)
 8.2.1单晶体的滑移(343)
 8.2.2扭折(351)
 8.2.3孪生(352)
8.3多晶体的塑性变形(355)
 8.3.1晶粒边界(356)
 8.3.2晶界对多晶体塑性变形的影响(356)
 8.3.3多晶体塑性变形的微观特点(358)
8.4单相固溶体合金塑性变形特点(359)
 8.4.1屈服现象(359)
 8.4.2应变时效(360)
8.5复相合金的塑性变形(362)
8.6金属冷加工后的组织与性能的变化(363)
 8.6.1金属塑性变形后的组织变化(363)
 8.6.2加工硬化(366)
 8.6.3变形后金属中的残余应力(368)
 8.6.4多晶体材料的织构(择优取向)(369)
8.7陶瓷材料的塑性变形(371)
8.8聚合物的变形(374)
 8.8.1热塑性聚合物的变形(375)
 8.8.2热固性塑料的变形(378)
8.9晶体的断裂(378)
 8.9.1断裂的分类(378)
 8.9.2理论断裂强度和实际断裂强度(379)
 习题(382)
第9章回复和再结晶(384)
9.1概述(384)
9.2冷变形金属的回复(386)
 9.2.1回复动力学(386)
 9.2.2回复过程的组织变化与回复机制(387)
9.3冷变形金属的再结晶(390)
 9.3.1再结晶的形核(390)
 9.3.2再结晶动力学(392)
 9.3.3再结晶温度(393)
 9.3.4再结晶后的晶粒大小及再结晶全图(394)
 9.3.5再结晶织构(396)
 9.3.6退火孪晶(397)
9.4晶粒长大(397)
 9.4.1正常晶粒长大(398)
 9.4.2反常晶粒长大(二次再结晶)(400)
9.5热加工过程的回复与再结晶(401)
 9.5.1动态回复(402)
 9.5.2动态再结晶(403)
 习题(404)
第10章固态相变(406)
10.1固态相变概述(406)
 10.1.1固态相变的分类(406)
 10.1.2固态相变的特点(409)
 10.1.3固态相变的热力学条件(410)
 10.1.4固态相变的形核(411)
 10.1.5新相的长大(414)
 10.1.6相变动力学(416)
10.2过饱和固溶体的脱溶(418)
 10.2.1脱溶的驱动力(418)
 10.2.2脱溶顺序(419)
 10.2.3空位在脱溶过程中的作用(422)
 10.2.4脱溶方式及显微组织的变化(424)
 10.2.5调幅分解(426)
 10.2.6脱溶物粗化—Ostwald粗化(428)
10.3共析转变(431)
 10.3.1Fe-C合金中的共析转变(431)
 10.3.2珠光体的形成过程(432)
 10.3.3珠光体的组织特点及力学性能(434)
 10.3.4有色合金中的共析转变(434)
10.4马氏体转变(437)
 10.4.1马氏体转变的特点(437)
 10.4.2马氏体转变热力学(439)
 10.4.3马氏体转变动力学(441)
 10.4.4马氏体转变晶体学(443)
 10.4.5热弹性马氏体和马氏体转变的可逆性(445)
 10.4.6非金属材料中的马氏体转变(446)
10.5贝氏体转变(448)
 10.5.1贝氏体转变的特点(448)
 10.5.2贝氏体的类型与组织形态(449)
 10.5.3贝氏体转变的机制(451)
 10.5.4贝氏体的性能(451)
10.6块型转变(451)
 10.6.1纯金属中的块型转变(452)
 10.6.2二元合金置换式固溶体中的块型转变(453)
 10.6.3块型转变机制(453)
10.7有序-无序转变(454)
 10.7.1有序度参量(454)
 10.7.2有序化过程(455)
习题(457)
第11章材料的电子结构与物理性能(459)
11.1固体电子理论简介(459)
 11.1.1经典自由电子论(459)
 11.1.2量子自由电子论(460)
 11.1.3能带概念的引入(462)
11.2材料的电学性能(465)
 11.2.1固体的导电性(465)
 11.2.2半导体(467)
 11.2.3电学材料(472)
11.3材料的磁学性能(473)
 11.3.1物质的磁性与原子结构(473)
 11.3.2物质磁性的分类(475)
 11.3.3磁畴与技术磁化(479)
 11.3.4磁性材料(481)
11.4材料的光学性能(482)
 11.4.1光和颜色(482)
 11.4.2光辐射原理(483)
 11.4.3光学材料(489)
习题(492)
第12章材料的强化和韧化(493)
12.1金属材料的强韧化(493)
 12.1.1金属材料的强化(493)
 12.1.2金属材料的韧化(502)
12.2陶瓷材料的增韧(507)
 12.2.1相变增韧(508)
 12.2.2裂纹桥联增韧(510)
 12.2.3裂纹偏转和微裂纹增韧(511)
 12.2.4耦合增韧效应(512)
12.3高聚物的强韧化(513)
 12.3.1高分子链结构的影响(514)
 12.3.2高分子聚集态结构的影响(516)
 12.3.3外界条件的影响(519)
12.4复合材料的强化和韧化(520)
 12.4.1纤维的增强作用(521)
 12.4.2纤维和晶须的增韧作用(522)
习题(524)
参考文献(526)

“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要理论基础课程。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专业调整以及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要, 我们于2005年在本校主编的《物理冶金基础》[冶金工业出版社, 1985年版(曹明盛主编)和1997年版(唐仁政主编)]教材基础上组织编写了这本《材料科学基础》一书。本书在内容上尝试将金属材料、 无机非金属材料、 高分子材料结合一起, 同时兼顾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 从材料的组织结构出发, 揭示材料性能与材料结构和制备工艺之间的关系, 阐述各种材料的共性基础知识及个性特征。本书出版发行以来重印多次, 不仅作为本校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的教材, 而且已被国内部分兄弟院校所采用, 作为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

本书这次修订, 在保持第一版章节体系基本不变的前提下, 适当补充了有关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的内容, 从而使本书的内容体系更加完整。如第1章对非晶态的内容进行了少量修改; 第2章增加了位错应力场的解析; 第3章增加了复合材料的界面; 第4章增加了气-固相变与薄膜生长; 第5章补充了单元系相图的内容; 将第8章材料的塑性变形改为“材料的变形与断裂”, 增加了弹性变形和断裂两节内容; 第10章增加了空位在脱溶过程中的作用以及脱溶物粗化——Ostwald熟化等内容。此外, 刪去了绪论以及固态相变和热加工方面的少量内容, 同时对第一版中某些不太确切的描述和提法也进行了订正。

由于教学时数的限制, 编入本书的内容不一定全部都在课堂上讲授, 但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外自学掌握比较完整的材料科学基础理论知识, 对于本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必要的。

修订工作由原书各章编者共同讨论后, 分别执笔完成。由于编者水平所限, 修正后的本书在内容上仍难免有错漏和不妥之处, 恳请读者继续批评指正。

编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