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基础是高等学校电类专业一门核心基础课程, 但现有高等院校的教材几乎全部都是按照知识体系编写, 重理论、 轻实践, 重原理、 轻应用或者根本与实践无关。学生学习了一个学期, 不知道这个知识在实践中有什么作用, 为什么要学习, 与今后的工作有什么联系, 如何应用等。
《电路基础(基于项目导向)》探索了回归工程教学的教材编写思路, 按照项目设计制作或者工作过程展开, 将各科知识融入到项目或者产品的制作过程中, 回归到人类认识自然的本原方式。典型工程案例的实践过程按照任务驱动的模式组织, 通过“实践→归纳→推理→再实践”这一螺旋式上升的方法获取系统的科学知识和实践技能, 回归到科学知识和实践技能获取的自然过程, 并将企业的6S考核体系融入到教学考核评价中。本书内容包括三个实践项目: MF-47型机械万用表的组装与调试; HX108-2型调幅收音机装配与调试; 电风扇装配与调试为典型的工程案例。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是本书探索的主要内容, 亦是本书的主要特色。教材每个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①项目描述。介绍该项目的工程实践应用与技术要求及其实现的主要技术关键; 介绍案例与课程的联系和技术要点及职业要求; 并从知识、 能力、 态度等方面介绍各项目的教学目标, 包括方法能力、 专业能力、 社会能力、 团队合作等。
②知识准备。实现项目设计制作所必需的知识, 不求知识的完整性与全面性, 以“必须够用”为度, 使学生明确要学会哪些专业知识, 学会哪些操作技能, 掌握哪些工作过程知识, 明确“学什么”和 “怎么学”。
③任务实现。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所必需的材料准备、 场地准备、 技术资料的准备、 实现的步骤、 相关的技术要求、 现场要求、 工艺与技术文件的撰写等, 采用实际工作中使用的工程图、 原理图、 元件布置图、 接线图、 照片和文字等创设工作情景说明操作方法、 操作步骤、 操作要领、 操作注意事项等工作过程知识, 使学生明确“怎样做”和“怎样做得更好”。
④考核评价。陈述作品的质量评价、 技术评价、 职业素养评价、 完成过程评价的评价标准。使学生独立完成工作任务后, 能检查工作任务完成的质量和技术水平, 明白自己“做得怎样”和“学到了什么”。
⑤拓展提高。例举工程实践应用中相类似的案例, 使学生学会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 解决学生知识的迁移, 技能的强化, 职业能力的拓展等, 以及“升华与后劲”问题。
本书由工业和信息产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湖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主任谭立新教授担任主编, 并提出了本书编写的基本思路与编写体例。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彭宏娟副教授、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谭立新教授撰写了项目一; 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万少华副教授、 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龙剑副教授撰写了项目二;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李琼讲师、 湖南科技经贸职业学院何美生副教授撰写了项目三;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邓知辉讲师协助主编进行了统稿工作, 并提出了宝贵意见。
本书可以作为电子信息类及电气自动化类等专业的教材。
本书得到了以下基金项目的资助: 湖南省职业教育“十一五”重点建设项目——应用电子技术精品专业(湘教发[2007]41号); 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点)——基于系列产品驱动的专业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 ZJDA2009004); 工业和信息产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项目——基于智能电子产品的系列教材开发与实践(项目编号: HZW2010-108)。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工业和信息产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中南大学出版社的指导与大力支持, 同时也凝聚了湖南省众多兄弟院校的支持与帮助, 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编者
于湘江之滨
2011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