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中心
图书中心
精品图书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图书中心 -> 精品图书 -> 正文
铸造合金熔炼及控制
  • 【作者】:闫庆斌
  • 【出版时间】:2011-03
  • 【字 数】:640(千字)
  • 【定 价】:¥47(元)
  • 【出 版 社】:中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487-0180-4
  • 【页 码】:399(页)
  • 【开 本】:16开
本书是教育部高等专业材料专业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工程材料与成形工艺规划教材。全书内容包括:铸造合金原理,铸铁熔炼与控制,铸钢熔炼及控制,铸造有色合金熔炼及控制四部分。将实践教学课题部分直接放在书的相关内容之后,供教学期间学生实训,实验使用。全书的内容涉及绪论和铸造合金原理;铸铁熔炼与控制,包括:灰铸铁、球墨铸铁、蠕墨铸铁、可锻铸铁、特种铸铁、铸铁的熔炼用炉、铸铁的熔炼工艺;铸钢熔炼及控制,铸造非铁合金熔炼及控制。实践教学包括:灰铸铁的金相组织分析,球墨铸铁、蠕墨铸铁、可锻铸铁、特种铸铁等的金相组织分析,铸造碳钢、合金钢的金相观察,铸造铝合金的金相观察,铸造铜合金的金相观察等。本书为高职专业教材,可供高职高专材料类,机械专业教学使用,也可供专业科技人员参考。

绪 论

0.1 各种铸造合金在机械工业、 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0.2 铸造合金及其熔炼技术的发展概况

0.3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重点及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要求和方法

第1篇 铸造合金原理

第1章 铸造合金的结晶

1.1 液态金属的结晶

1.2 铸造合金的铸造性能

习 题

第2篇 铸铁熔炼与控制

第2章 灰铸铁

2.1 灰铸铁的性能及其技术要求

2.2 铸铁的结晶

2.3 铸铁的金相组织及其与力学性能的关系

2.4 铸铁的化学成分对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2.5 铸件的冷却速度及其他工艺因素对铸铁组织性能的影响

2.6 灰铸铁生产

习 题

实验一 灰铸铁的显微组织观察

第3章 球墨铸铁

3.1 球墨铸铁的性能特点及其技术要求

3.2 球墨铸铁的金相组织特点及其与力学性能的关系

3.3 球墨铸铁的生产

3.4 球墨铸铁的铸造性能特点,常见缺陷及其防止

3.5 球墨铸铁的热处理

3.6 球墨铸铁的生产中几个问题的讨论

习 题

第4章 蠕墨铸铁

4.1 蠕墨铸铁的性能特点及其技术要求

4.2 蠕墨铸铁的生产

习 题

第5章 可锻铸铁

5.1 可锻铸铁的牌号、性能特点及其技术要求

5.2 可锻铸铁的生产

习 题

第6章 特种铸铁

6.1 耐磨铸铁的分类、化学成分、性能特点、组织和应用

6.2 耐热铸铁的分类、化学成分、性能特点、组织和应用

6.3 耐蚀铸铁的分类、化学成分、性能特点、组织和应用

习 题

实验二 球墨铸铁、蠕墨铸铁、可锻铸铁、特种铸铁等的显微组织观察

第7章 铸铁的熔炼用炉

7.1 铸铁熔炼用炉类别、特点及发展概况

7.2 冲天炉炉型分析及常用炉型介绍

7.3 工频炉介绍

习 题

第8章 铸铁的熔炼工艺

8.1 冲天炉的冶炼原理

8.2 冲天炉的熔炼工艺

8.3 冲天炉用炉料及其配料计算

8.4 感应电炉熔炼工艺

习 题

第3篇 铸钢熔炼及控制

第9章 铸造碳钢

9.1 铸造碳钢的性能及其技术要求

9.2 铸造碳钢的结晶过程和铸态组织

9.3 铸造碳钢的化学成分与力学性能的关系

9.4 铸造碳钢的铸造性能特点及铸造工艺特点

9.5 铸造碳钢的热处理

习 题

第10章 铸造合金钢

10.1 铸造低合金结构钢

10.2 铸造高合金钢

习 题

实验三 铸造碳钢、合金钢的显微组织观察

第11章 铸钢的熔炼用炉

11.1 概 述

11.2 三相电弧炉的构造

11.3 感应电炉熔炼原理、结构、炉衬材料及筑炉工艺

11.4 钢包精炼炉

习 题

第12章 铸钢熔炼及炉外精炼工艺

12.1 铸钢熔炼用原辅材料

12.2 碱性电弧炉氧化法熔炼工艺

12.3 酸性电弧炉熔炼工艺

12.4 钢包精炼工艺

习 题

第4篇 铸造有色合金熔炼及控制

第13章 铸造铝合金熔炼及控制

13.1 概述

13.2 铸造铝硅合金

13.3 铸造铝铜合金

13.4 铸造铝镁合金

13.5 铸造铝锌合金

13.6 铝合金的铸造性能

13.7 铸造铝合金的热处理

13.8 铸造铝合金的熔炼

习 题

附 表 各国铸造铝合金牌号对照表

实验四 铸造铝合金的显微组织观察

第14章 铸造铜合金熔炼及控制

14.1 概述

14.2 铸造铜合金

14.3 铸造铜合金的熔炼

习 题

实验五 铸造铜合金的显微组织观察

第15章 其他铸造有色合金及其熔铸工艺特点

15.1 铸造镁合金

15.2 铸造锌合金

15.3 铸造钛合金

15.4 轴承合金及其熔铸特点

习 题

第16章 铸造有色合金熔炼用炉

16.1 坩埚炉

16.2 感应电炉

16.3 反射炉和电弧炉

习 题

参考文献

本书是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材料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的《铸造合金熔炼及控制》教学大纲编写的。

铸造合金熔炼及控制是铸造专业必修的核心主干课程之一, 是一门综合性、 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习理解常用铸造钢铁合金、 铸造有色合金的种类、 规格和技术要求、 化学成分、 结晶原理; 掌握其金相组织与力学性能特点、 热处理和铸造性能特点; 掌握铸造合金熔炼用炉和熔制工艺方面的知识。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 基本上按大纲规定并结合近年来铸造合金及其熔炼领域内的发展, 进行内容的选取及编排, 力求突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尽可能结合国内实际, 反映国内外先进成果, 并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有关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将先进性、 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充分与铸造专业的实际工作相结合, 吸纳具有多年丰富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及具有丰富生产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 大型企业专家参加了编写工作, 使全书切实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起到指导作用。每章开头有教学提示, 使学生能直接明了地抓住重点进行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 加强了本书的可读性。

本书由闫庆斌副教授主编, 全书由闫庆斌副教授、 王月琴高级实验师负责统稿。其中本书的前言、 绪论、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由闫庆斌(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编写; 第1章、 第9章、 第10章由贾平(洛阳理工学院讲师)编写; 第6章、 第7章、 第8章由张庆丰(洛阳理工学院工程师、 讲师)编写; 第11章、 第12章由张应山(太原重工铸锻分公司炼钢厂高工)、 韩俊霞(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编写; 第13章、 第16章由刘志明(辽宁科技学院冶金工程系教授)编写; 第14章、 第15章由谷志胜(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编写; 实训项目由王月琴(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实验师)、 李世嘉(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编写。

全书由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凌爱林教授主审。本书在编写过程中, 参考了大量有关文献资料, 得到了中国重汽集团大同齿轮公司李平高工、 杜忠高工,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山西平阳重工机械公司铸造公司李炳让高工、 李新泉高工,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山西江淮重工公司铸造分厂陈帮替高工、 李天庆高工, 太原重型机械集团公司铸锻公司夏梅高工、 热处理公司赵小山高工, 太原矿山机器集团公司铸造公司赵金山高工、 李存德高工, 山西防爆电机集团公司杨枢林高工、 王孝芳高工, 长治长丰公司宋明宪高工等行业专家的大力支持, 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限于编者水平, 加之时间仓促, 编写中难免有疏漏、 错误和不妥之处, 恳切希望使用本书的广大师生、 读者批评和指正, 以求改进。

编者

2011年2月

总序

当前,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方兴未艾, 各院校积极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和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 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文)文件精神, 探索“工学结合”的改革发展之路, 取得了很多很好的教学成果。

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材料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工程材料与成形工艺分委员会, 主要负责工程材料及成形工艺类专业与课程改革建设的指导工作。分教指委组织编写了《高职高专工程材料与成形工艺类专业教学规范(试行)》, 并已由中南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向全国推广发行, 它是对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阶段性探索和成果的总结, 对开办相关专业的院校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为了适应工程材料与成形工艺类专业教学改革的新形势, 分教指委还积极开展了工程材料与成形工艺类专业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的建设工作, 并成立了高职高专工程材料与成形工艺类专业规划教材编审委员会, 编审委员会由教指委委员、 分指委专家、 企业专家及教学名师组成。教指委及规划教材编审委员会在长沙中南大学召开了教材建设研讨会, 会上讨论了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 金属材料热处理专业、 材料成形与控制技术专业(铸造方向、 锻压方向、 铸热复合)以及工程材料与成形工艺基础等一系列教材的编写大纲, 统一了整套书的编写思路、 定位、 特色、 编写模式、 体例等。

历经几年的努力, 这套教材终于与读者见面了, 它凝结了全体编写者与组织者的心血, 体现了广大编写者对教育部“质量工程”精神的深刻体会和对当代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精神及规律的准确把握。

本套教材体系完整、 内容丰富。归纳起来, 有如下特色: ①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材料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工程材料与成形工艺类专业制定的教学规划和课程标准组织编写; ②统一规划, 结构严谨, 体现科学性、 创新性、 应用性; ③贯彻以工作过程和行动为导向, 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 ④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主线, 构建专业知识与职业资格认证、 社会能力、 方法能力培养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⑤注重创新, 反映工程材料与成形工艺领域的新知识、 新技术、 新工艺、 新方法和新标准; ⑥教材体系立体化, 提供电子课件、 电子教案、 教学与学习指导、 教学大纲、 考试大纲、 题库、 案例素材等教学资源平台。

教材的生命力在于质量与特色, 希望本系列教材编审委员会及出版社能做到与时俱进, 根据高职高专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形势及产业调整、 专业技术发展的趋势, 不断对教材进行修订、 改进、 完善, 精益求精, 使之更好地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的需要, 也希望他们能够一如既往地依靠业内专家, 与科研、 教学、 产业第一线人员紧密结合, 加强合作, 不断开拓, 出版更多的精品教材, 为高职教育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服务。

衷心希望这套教材能在我国材料类高职高专教育中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也期待着在这套教材的哺育下, 一大批高素质、 应用型、 高技能人才能脱颖而出, 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发展建功立业。

王纪安

——————————

王纪安: 教授, 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材料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工程材料与成形工艺分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