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中心
图书中心
精品图书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图书中心 -> 精品图书 -> 正文
财政学
  • 【作者】:戴罗仙
  • 【出版时间】:2009-08
  • 【字 数】:525(千字)
  • 【定 价】:¥38.00(元)
  • 【出 版 社】:中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05-956-4
  • 【页 码】:396(页)
  • 【开 本】:16开
市场经济条件下, 作为公共产品的供给者, 政府必须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 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政府的这种分配活动即构成了政府的财政收支。任何政府都会对收入分配施加影响, 几乎每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都与收入分配密切相关。财政学就是专门研究政府财政收支以及由此引起的相关公共经济问题的科学。本书总结和借鉴了中西方财政理论与方法, 并形成了如下的特色。
导 论(1)

第一章 财政概论(10)

本章导读/开篇案例(10)

第一节 政府与市场(11)

第二节 财政的概念 (22)

第三节 财政的职能 (27)

本章小结(30)

思考题(31)

第二章 财政支出基本理论 (32)

本章导读/开篇案例(32)

第一节 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及定价 (33)

第二节 财政支出分类 (39)

第三节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44)

第四节 财政支出效益评价 (60)

本章小结(68)

思考题(69)

第三章 财政购买性支出 (70)

本章导读/开篇案例(70)

第一节 社会消费性支出 (72)

第二节 财政投资性支出 (81)

本章小结(96)

思考题(97)

第四章 转移性支出(98)

本章导读/开篇案例(98)

第一节 社会保障支出(99)

第二节 财政补贴 (109)

第三节 税收支出(113)

本章小结(117)

思考题(118)

第五章 财政收入基本理论(119)

本章导读/开篇案例(119)

第一节 财政收入概述 (120)

第二节 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分析(123)

本章小结(138)

思考题(139)

第六章 税收原理及税制 (140)

本章导读/开篇案例(140)

第一节 税收基本原理 (141)

第二节 税收效应分析 (159)

第三节 税收优化理论 (171)

第四节 税收制度 (176)

第五节 税收管理制度 (192)

本章小结(196)

思考题(198)

第七章 国债及国债管理 (199)

本章导读/开篇案例(199)

第一节 国债种类与结构 (200)

第二节 国债效应与政策功能 (206)

第三节 国债负担 (210)

第四节 国债市场 (217)

第五节 国债制度 (224)

本章小结(234)

思考题(235)

第八章 国有资产管理 (236)

本章导读/开篇案例(236)

第一节 国有资产管理概论 (237)

第二节 国有资产投资与收益分配 (261)

第三节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 (266)

第四节 国有资产效益评价制度 (269)

本章小结(272)

思考题(273)

第九章 政府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 (274)

本章导读/开篇案例(274)

第一节 政府预算概述 (275)

第二节 政府预算管理制度 (280)

第三节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307)

本章小结(328)

思考题(330)

第十章 财政平衡和财政赤字 (332)

本章导读/开篇案例(332)

第一节 财政平衡和财政赤字概述 (333)

第二节 财政赤字效应 (339)

本章小结(347)

思考题(348)

第十一章 财政政策 (349)

本章导读/开篇案例(349)

第一节 财政政策概述 (350)

第二节 国内外财政政策评析 (361)

第三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369)

本章小结(375)

思考题(375)

参考文献(376)

市场经济条件下, 作为公共产品的供给者, 政府必须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 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政府的这种分配活动即构成了政府的财政收支。任何政府都会对收入分配施加影响, 几乎每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都与收入分配密切相关。财政学就是专门研究政府财政收支以及由此引起的相关公共经济问题的科学。本书总结和借鉴了中西方财政理论与方法, 并形成了如下的特色:

(1)以现代公共财政理论为基础, 展示了财政学科学体系的完整性。本书以市场经济和中国经济现实为背景, 以公共财政理论为基础安排全书的内容体系。首先, 根据公共产品理论, 设计了国有资产管理一章内容, 既符合公共物品提供方式的基本理论思想, 也符合财政现实; 同时, 在财政制度改革和创新研究中, 坚持以公共财政的效率原则、 公平原则等为理论指导, 注重公共财政制度的法制化、 规范化建设探索, 这些研究思路体现于财政投融资、 社会保障、 国债管理、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国有资产投资和收益分配、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国有资产效益评价、 政府部门预算管理、 政府采购、 国库集中收付等一系列制度或体制改革完善的研究中。

(2)追踪财政学最新研究动态, 突出财政学的政策性。本书紧跟财政理论和政策研究前沿, 密切结合我国财政分配状况、 财政政策和财政制度改革的现实, 既有财政基本理论、 基础知识, 也有财政管理的实际操作与运用, 并将财政基本理论与我国历年及当前的财政政策、 财政制度紧密结合进行分析; 既有定性分析与研究, 也有定量和实证性的分析与研究。

(3)强调内容的时代性。政府财政是与市场经济密不可分的, 是政府干预市场经济的重要手段, 其目标是为弥补市场失效、 有效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因此, 政府财政应适应不同时期、 不同经济环境对政府的要求, 财政政策与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是随着一国经济形势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而随时调整的, 本书关于中国财政政策和管理制度的内容、 财政统计数据分析、 财政政策研究动态等均体现了时代性。

(4)注重阅读的引导性和兴趣性。本书各章节既有导读, 也备有涉及各章重点内容的案例及其分析, 以期将财政学基础知识、 基本理论运用于现实案例分析, 同时, 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学生分析、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经济类、 管理类各专业本科生、 研究生教材, 也可以作为大中专院校教师、 政府机关管理者及决策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由长沙理工大学经管学院戴罗仙教授担任主编, 负责全书框架设计、 大纲拟定并统稿; 由湖南农业大学何平均副教授、 湖南商学院温桂荣副教授担任副主编。参加本书编写的教师有: 长沙理工大学戴罗仙(导论、 第八章、 第九章)、 湖南城市学院刘嵩(第一章和第四章)、 湖南农业大学何平均(第二章、 第三章、 第七章)、 湖南商学院温桂荣(第五章、 第六章)、 长沙理工大学彭积敷(第十章、 第十一章)。本书的编写吸收了现有财政学及相关学科的大量成果, 在此, 对原创作者一并表示感谢!同时,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长沙理工大学经管学院、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湖南商学院财政金融学院、 湖南城市学院经管系、 中南大学出版社的帮助和大力支持, 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 书中存在的不足或缺陷在所难免, 竭诚欢迎广大读者指正。

编者

2009年7月

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蕴含着一系列的突破与创新, 其中教材的创新即是重点之一。湖南省高等院校经济、 管理类专业“十一五”规划教材, 是在湖南省“九五”、 “十五”规划立项教材建设的基础上, 面向21世纪而推出的一套容量大、 体例新、 质量精、 系统性强、 适应面广的全新系列规划教材。它既汇聚了我省过去十多年来在经济管理类教材建设中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又代表了我省在新时期积极探索教材改革与创新的最新发展趋势。

该系列教材拟推出共28本, 包括: 政治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管理学、 市场营销学、 会计学、 统计学、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国际金融学、 货币金融学、 财政学、 管理信息系统、 财务管理学、 现代企业管理、 技术经济学、 管理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 电子商务概论、 投资学、 保险学、 企业战略管理、 生产与运作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项目管理、 现代企业物流管理、 供应链管理、 市场调研、 组织行为学等。这套系列教材基本上涵盖了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核心课程, 成为一个具有可塑性的核心教材库, 可供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各层次根据学生的专业培养目标进行挑选和组合。在我的印象中, 如此浩大而具有系统的教材建设工程, 在我省尚无先例。

参加该系列教材建设的单位包括中南大学、 湖南大学、 湘潭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农业大学、 长沙理工大学、 湖南科技大学、 湖南商学院、 南华大学、 吉首大学、 湖南城市学院、 长沙学院、 湖南工程学院等十多所省内著名高校。编写委员会的主要成员都是来自于这些高校且在省内外有重要影响的经济学、 管理学专家, 他们不仅在所属学科研究领域具有权威性, 而且对教学和教材编写的组织管理颇具经验。所有参编人员均有长期从事经济学和管理学教学的丰富实践基础, 他们既深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 又了解本学科教与学的具体要求。毫无疑问, 该系列教材的面世, 既是我省多所著名高校携手合作的结果, 也是来自于经济学、 管理学教学与科研前沿和一线的众多教授和专家集体智慧的结晶。

该系列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是: 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 贯彻经济学、 管理学学科研究与教学的最新思想, 遵循学科自身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 以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为指导并结合学术发展的最新成果, 编写出切合社会发展实际和高等教育需要的, 具有科学性、 前瞻性、 启发性, 低起点、 高出点的真正好学、 好教, 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地掌握学科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创新思维的高等教育教材, 以推动我省高等财经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我们诚恳地希望各界同仁及省内外广大教师关注并支持这套教材的建设, 及时将教材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改进意见反馈给我们, 以供修订时参考。

王耀中

2003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