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中心
图书中心
精品图书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图书中心 -> 精品图书 -> 正文
审计基础
  • 【作者】:邹德军、王大友
  • 【出版时间】:2006-11
  • 【字 数】:371(千字)
  • 【定 价】:¥28(元)
  • 【出 版 社】:中南大学出版社
  • 【ISBN】:7-81105-407-8/F·038
  • 【页 码】:315(页)
  • 【开 本】:16开
第一章 审计概论(1) 第一节 审计的概念(1) 第二节 审计分类(6) 第三节 审计机构和人员(10) 第四节 审计准则和质量控制(19) 第五节 审计过程概述(23) 第六节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与法律责任(29) 练习与思考(29) 第二章 审计目标、风险与重要性(35) 第一节 审计目标(35) 第二节 重要性(40) 第三节 审计风险(47) 第四节 审计计划(50) 练习与思考(55) 第三章 内部控制及其评审(58) 第一节 内部控制概述(58) 第二节 内部控制的了解与描述(61) 第三节 控制测试与控制风险的评价(66) 练习与思考(70) 第四章 审计方法(74) 第一节 审计的方法体系(74) 第二节 审计检查方法(76) 第三节 审计分析方法(81) 第四节 审计实物证实方法(83) 第五节 审计抽样的方法(91) 第六节 计算机辅助审计方法(102) 练习与思考(110) 第五章 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113) 第一节 审计证据(113) 第二节 审计工作底稿(121) 思考与练习(128) 第六章 收入循环审计(132) 第一节 收入循环主要业务活动(132) 第二节 收入循环内部控制及测试(135) 第三节 收入循环实质性测试(137) 练习与思考(151) 第七章 支出循环审计(155) 第一节 支出循环主要业务活动(155) 第二节 支出循环内部控制及测试(157) 第三节 支出循环实质性测试(163) 思考与练习(175) 第八章 生产循环审计(179) 第一节 生产循环主要业务活动(179) 第二节 生产循环内部控制及测试(182) 第三节 生产循环实质性测试(189) 思考与练习(203) 第九章 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206) 第一节 筹资与投资循环主要业务活动(206) 第二节 筹资与投资循环内部控制及测试(208) 第三节 筹资与投资循环实质性测试(212) 思考与练习(229) 2审计基础 第十章 货币资金业务审计(232) 第一节 货币资金业务审计概述(232) 第二节 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测试(233) 第三节 货币资金账户审查(237) 练习与思考(245) 第十一章 审计终结和审计报告(247) 第一节 期后事项(247) 第二节 或有事项审计(254) 第三节 关联方交易审计(257) 第四节 审计工作底稿复核(265) 第五节 审计报告的涵义与种类(272) 第六节 审计意见类型(279) 练习与思考(290) 第十二章 其他鉴证业务(296) 第一节 验资(296) 第二节 内部控制报告(307) 第三节 分部报告(310) 练习与思考(314) 参考文献(315)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新世纪到来面对的新形势,我国审计人才需求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本教材主要是针对高等职业教学需要而编写的。在编撰过程中我们遵循立足理论够用、重在实践的思路,注重结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方法和课程体系特点,充分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1.注重基本技术方法和审计实务的结合。为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本教材在编写中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审计基本方法和具体审计技术,并在具体审计循环中介绍了主要审计方法和审计技术的应用,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注重一定的前瞻性。我国审计工作方法力图与国际接轨,并将要实施新的审计准则,本教材在编写中注重介绍一些审计方法和技术的发展趋势,并根据编者的理解介绍了一些未来很可能采用的审计方法和技术。本书由邹德军老师全面负责制订了写作大纲及最后定稿。其中曾平华编写第1章、王大友编写第2章、肖月华编写第3章、唐红敏编写第4章、盛锦春编写第5章、王益人编写第6章、施颖编写第7章、熊善丽编写第8章、于雁翎编写第9章、罗贤义编写第10章、邹德军编写第11章、陈云梅编写第12章。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大量文献,从中受到不少启发和帮助。中南大学出版社领导、尤其是谭晓萍编辑为本书的出版倾注了极大热情和努力,在此一并向他们表示诚挚的感谢!本书为方便教师的教学工作,备有电子版综合练习、电子教案和电子课件,各位老师可以选用,欢迎索取(zoudejun@126.com)。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专业的审计基础教材,也可作为经济管理专业人士学习审计的材料,还可作为从事审计工作人员的参考书。由于时间和编者水平有限,可能存在一些疏漏和错误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06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