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中心
图书中心
精品图书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图书中心 -> 精品图书 -> 正文
现代鲁棒控制
  • 【作者】:吴敏,桂卫华,何勇
  • 【出版时间】:2006-07
  • 【字 数】:622(千字)
  • 【定 价】:¥60(元)
  • 【出 版 社】:中南大学出版社
  • 【ISBN】:7-81105-381-O/TP.016
  • 【页 码】:379(页)
  • 【开 本】:16开
本书综合了大量的国内外鲁棒控制方面的文献资料, 并结合了作者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和体会, 从理论和应用两个角度系统地介绍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鲁棒控制研究的最新成果, 这些成果充分在体现在鲁棒稳定性理论、 线性系统的H∞控制、 μ分析和μ综合、 时滞系统的鲁棒控制、 系统分散优化控制的H∞方法、 非线性系统鲁棒控制的H∞和μ方法等方面。这本书可供理工科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作为教材和参考书使用, 也可供自动控制以及相关领域的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工作者自学和参考。

1 绪 论

1.1 控制系统设计与鲁棒性

1.1.1 控制系统设计与不确定性

1.1.2 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

1.1.3 控制系统的鲁棒性

1.2 反馈控制理论的发展阶段

1.2.1 经典控制理论

1.2.2 现代控制理论

1.2.3 鲁棒控制理论

1.3 鲁棒控制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

1.3.1 不确定性系统描述

1.3.2 鲁棒性分析和设计方法

1.3.3 鲁棒控制的应用领域

2 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2.1 状态空间模型和传递函数

2.1.1 线性时不变系统描述

2.1.2 传递函数的性质和运算公式

2.2 线性分式变换与HM变换

2.2.1 下线性分式变换

2.2.2 上线性分式变换

2.2.3 HM变换

2.3 灵敏度函数和补灵敏度函数

2.3.1 灵敏度函数的定义

2.3.2 控制系统的灵敏度函数和补灵敏度函数

2.4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2.4.1 外部稳定性

2.4.2 内部稳定性

2.4.3 闭环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2.4.4 可稳定性和可检测性

2.5 李雅普诺夫方程

2.5.1 李雅普诺夫方程

2.5.2 李雅普诺夫方程与稳定性

2.6 哈密顿矩阵与黎卡提方程

2.6.1 哈密顿矩阵和黎卡提方程的形式

2.6.2 哈密顿矩阵与黎卡提方程之间的联系

2.7 函数空间与H2和H范数

2.7.1 函数空间

2.7.2 系统的H2范数和H范数

2.7.3 H2范数和H范数的计算

2.7.4 关于H范数的两个基本定理

2.8 稳定化控制器

2.8.1 在RH上的互质分解

2.8.2 稳定化条件

2.8.3 稳定化控制器及其参数化形式

2.8.4 自由参数Q(s)的作用

2.9 小增益定理

2.10 鲁棒控制的LMI方法

2.10.1 LMI的一般表示

2.10.2 标准LMI问题

2.10.3 关于矩阵不等式的结论

3 鲁棒控制问题

3.1 非结构不确定性

3.1.1 加法和乘法不确定性

3.1.2 基于规范化互质分解描述的不确定性

3.2 结构不确定性

3.2.1 结构不确定性描述

3.2.2 块对角结构不确定性

3.3 标准H控制问题

3.3.1 问题描述

3.3.2 鲁棒稳定化问题

3.3.3 跟踪问题

3.3.4 模型匹配问题

3.3.5 最小灵敏度和混合灵敏度控制问题

3.4 标准控制问题的稳定性分析

3.4.1 内部稳定性

3.4.2 G(s)的可稳定性

3.4.3 稳定化控制器的参数化形式

3.4.4 闭环传递函数矩阵

3.5 一般鲁棒控制问题

3.5.1 H控制的鲁棒化问题

3.5.2 鲁棒稳定化与鲁棒性能

3.5.3 结构奇异值μ的方法

4 鲁棒稳定性理论

4.1 不确定性系统的鲁棒稳定化

4.1.1 对加法不确定性的鲁棒稳定性条件

4.1.2 乘法不确定性系统的鲁棒稳定化

4.1.3 基于规范化互质分解描述的鲁棒稳定性

4.1.4 对其他一些典型不确定性的鲁棒稳定化判别条件

4.2 插值问题与鲁棒稳定化

4.2.1 插值问题

4.2.2 可鲁棒稳定化的条件

4.2.3 最小灵敏度控制

4.2.4 最大增益裕量控制

4.3 二次稳定化控制

4.3.1 稳定半径

4.3.2 二次稳定性

4.3.3 二次稳定化控制

4.3.4 二次稳定化控制与最优控制的关系

4.3.5 二次稳定化问题与H控制问题

4.4 参数空间稳定性分析

4.4.1 卡里托诺夫定理

4.4.2 区间矩阵和凸组合多项式的稳定性

4.4.3 棱边定理

4.4.4 系数空间中的稳定区域

4.4.5 鲁棒稳定性的度量

4.5 鲁棒稳定性分析的LMI方法

5 LQ最优和鲁棒控制

5.1 引言

5.2 最优调节器问题

5.2.1 LQR问题描述

5.2.2 最优性原理与哈密顿-雅可比方程

5.2.3 LQR问题的求解

5.2.4 稳态调节器问题和最优性的充分条件

5.3 跟踪和扰动抑制问题

5.3.1 跟踪问题

5.3.2 扰动抑制问题

5.3.3 稳态和预见控制

5.3.4 未知扰动

5.4 最优调节器的鲁棒特性

5.4.1 鲁棒稳定性条件

5.4.2 卡尔曼不等式

5.4.3 增益和相位裕量

5.5 随机控制

5.5.1 随机微分方程

5.5.2 随机哈密顿-雅可比方程

5.5.3 加性扰动

5.5.4 乘性扰动

5.5.5 最优性的充分条件

5.5.6 随机-确定对偶性

5.6 最优输出反馈与LQG问题

5.6.1 卡尔曼-布西滤波器

5.6.2 分离原理——LQG的求解

5.6.3 固定阶补偿器

5.7 鲁棒性设计方法

5.7.1 鲁棒性问题描述

5.7.2 LQG/LTR设计

5.7.3 保成本设计

5.7.4 线性矩阵不等式(LMI)方法

5.8 H2控制问题的状态空间方法

5.8.1 H2输出反馈控制

5.8.2 H2全信息和全控制问题

5.8.3 H2扰动前馈和输出估计问题

5.8.4 有关定理和结论的证明

6 状态空间H控制理论

6.1 状态空间H控制问题

6.1.1 H状态反馈控制问题

6.1.2 H输出反馈控制问题

6.1.3 基于状态观测器的H状态反馈控制问题

6.2 关于广义控制对象的假定条件

6.2.1 假定条件及其意义

6.2.2 假定条件的等价变换

6.3 H状态反馈控制

6.3.1 H状态反馈控制器的一般形式

6.3.2 H状态反馈控制器的几种简单形式

6.4 H输出反馈控制

6.4.1 H输出反馈控制器及其参数化形式

6.4.2 全信息问题

6.4.3 全控制问题

6.4.4 扰动前馈问题

6.4.5 输出估计问题

6.4.6 H输出反馈控制器及其存在条件的证明思路

6.5 基于状态观测器的H状态反馈控制

6.5.1 使用同维观测器的H控制器设计

6.5.2 使用降维观测器的H控制器设计

6.6 与H控制理论和LQG控制理论的联系

6.6.1 H2控制问题的解

6.6.2 LQG控制问题的解

6.6.3 把LQG控制问题转换成H2控制问题

6.7 H鲁棒稳定化控制

6.7.1 H鲁棒稳定化问题转换成H控制问题

6.7.2 H鲁棒稳定化控制器及其存在条件

6.8 H鲁棒伺服系统设计

6.8.1 鲁棒伺服系统设计

6.8.2 鲁棒伺服系统的设计方法

6.8.3 H控制问题基于扩展系统的解法

6.8.4 基于扩展系统的鲁棒伺服系统设计方法

6.8.5 通过选择加权函数的鲁棒伺服系统设计方法

6.9 H控制的LMI方法

6.9.1 H性能分析

6.9.2 H状态反馈控制的LMI方法

6.9.3 H输出反馈控制的LMI方法

7 鲁棒控制系统的μ分析和μ综合

7.1 鲁棒性分析和设计的一般框架

7.1.1 基本原理

7.1.2 一般框架

7.2 结构奇异值μ及其特性

7.2.1 基本概念

7.2.2 结构奇异值μ的定义

7.2.3 μ的特性

7.2.4 关于边界的讨论

7.2.5 常数线性分式变换的良定性和性质

7.3 鲁棒稳定性和鲁棒性能的μ分析方法

7.3.1 鲁棒稳定性分析

7.3.2 鲁棒性能分析

7.3.3 鲁棒稳定性和鲁棒性能分析举例

7.4 μ综合方法

7.4.1 μ综合问题

7.4.2 D-K迭代法

7.4.3 μ-K迭代法

8 时滞系统的鲁棒控制

8.1 时滞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8.1.1 时滞无关稳定性条件

8.1.2 时滞相关稳定性条件

8.1.3 鲁棒稳定性分析

8.2 时滞系统的H控制

8.2.1 时滞系统的H性能分析

8.2.2 时滞系统的H控制器设计

8.3 时滞相关的鲁棒控制器设计

8.3.1 非线性最小化问题基于LMI的迭代方法

8.3.2 参数调整方法

8.3.3 时滞相关/时滞变化率无关条件的LMI方法

9 分散鲁棒控制

9.1 分散控制的概念

9.2 不确定性关联系统的分散鲁棒稳定化

9.2.1 满足匹配条件的不确定性关联大系统分散鲁棒稳定化

9.2.2 分散鲁棒稳定化控制器设计

9.2.3 不确定性关联时滞大系统的分散鲁棒稳定化

9.2.4 数值解不确定性广义大系统的分散鲁棒稳定化

9.3 不确定性时滞大系统的分散输出跟踪控制

9.3.1 满足匹配条件的不确定性关联时滞大系统分散鲁棒输出跟踪控制

9.3.2 数值界不确定性关联时滞大系统的分散鲁棒输出跟踪控制

9.4 不确定性关联大系统的分散鲁棒H控制

9.4.1 不确定性大系统分散H状态反馈控制

9.4.2 不确定性大系统分散H输出反馈控制

9.4.3 不确定性大系统分散H2/H状态反馈控制

10 非线性系统鲁棒控制

10.1 非线性控制系统理论与鲁棒性问题

10.2 非线性系统的L2增益分析

10.2.1 L2增益的定义

10.2.2 非线性系统的有界实条件

10.2.3 与近似线性系统的关系

10.3 状态反馈非线性H控制

10.3.1 状态反馈非线性H控制问题

10.3.2 状态反馈非线性H控制器及其存在性条件

10.3.3 与近似线性系统的关系

10.4 输出反馈非线性H控制

10.4.1 输出反馈非线性H控制问题

10.4.2 输出反馈非线性H控制器及其存在性条件

10.4.3 指数稳定化的情形

10.5 其他形式的非线性H控制问题

10.5.1 DF问题

10.5.2 奇异问题

10.5.3 L2∞增益条件

10.6 基于反馈线性化系统的非线性鲁棒控制μ方法

10.6.1 非线性系统的严密反馈线性化

10.6.2 非线性鲁棒控制问题

10.6.3 鲁棒控制器的μ综合方法

10.6.4 分析和设计举例

11 鲁棒控制理论的应用——线性二次型方法

11.1 应用MATLAB软件包求解线性二次型控制问题

11.1.1 求解LQR问题

11.1.2 稳定裕量研究

11.1.3 求解随机控制问题

11.1.4 求解LQG问题

11.1.5 鲁棒设计问题

11.2 河流污染的分散优化控制

11.2.1 河流污染的数学模型

11.2.2 河流污染的分散优化控制

12 鲁棒控制理论的应用——H和μ方法S

12.1 硬盘鲁棒控制

12.1.1 控制的目的

12.1.2 数学模型的建立

12.1.3 二自由度控制

12.1.4 鲁棒控制系统设计

12.2 频率分离控制

12.2.1 控制对象与控制目标

12.2.2 频率分离控制方法

12.2.3 实验结果

12.3 磁力悬浮系统鲁棒控制

12.3.1 柔性臂磁力悬浮系统及控制框图

12.3.2 理想的数学模型

12.3.3 控制用的数学模型

12.3.4 控制问题描述

12.3.5 控制系统设计

12.3.6 实验结果分析

12.4 汽车柴油机燃料喷射泵控制

12.4.1 柴油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

12.4.2 数学模型的建立

12.4.3 使控制对象具有积分器的H设计方法

12.4.4 使加权函数具有积分器的H设计方法

12.4.5 控制器的实现

12.4.6 实际控制结果

12.5 二惯性系统鲁棒控制

12.5.1 二惯性系统模型和控制目标

12.5.2 鲁棒控制问题描述

12.5.3 鲁棒控制器设计和实验结果

参考文献

过去的几十年中, 鲁棒控制一直是国际自动控制界的研究热点。由于工作状况变化、 外部干扰和存在建模误差, 使得不确定性在控制系统中广泛存在。所谓控制系统的“鲁棒性”, 是指控制系统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维持稳定性和某些性能的特性。如何进行控制系统的鲁棒性分析与设计, 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要课题。

1998年我们出版了《现代鲁棒控制》一书。该书由于体系新颖、 内容丰富及论述严谨, 获得了较高的评价。在此基础上, 我们借鉴近几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课程教学经验, 并吸纳了读者的反馈意见和有关建议, 对该书进行了修订, 出版《现代鲁棒控制》(第二版), 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和研究成果, 力求使本书内容在全面性和实用性方面得到较大的提高。

本书综合了大量的国内外鲁棒控制方面的文献资料, 并结合了作者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和体会, 从理论和应用两个角度系统地介绍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鲁棒控制研究的最新成果, 这些成果充分在体现在鲁棒稳定性理论、 线性系统的H控制、 μ分析和μ综合、 时滞系统的鲁棒控制、 系统分散优化控制的H方法、 非线性系统鲁棒控制的H和μ方法等方面。这本书可供理工科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作为教材和参考书使用, 也可供自动控制以及相关领域的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工作者自学和参考。

本书由12章构成。第1章是全书的绪论, 考察了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 回顾了控制理论的发展历史, 阐述了鲁棒控制研究的基本问题。第2章介绍了鲁棒控制研究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第3章针对非结构的和结构的不确定性系统, 给出了H控制问题的基本框架和一般鲁棒控制问题, 引出了结构奇异值μ方法。第4章论述了鲁棒稳定化控制, 二次稳定化控制和参数空间稳定性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第5章研究了线性二次型鲁棒控制和H2控制问题。第6章介绍了状态空间H控制理论, 包括基于状态反馈、 输出反馈和状态观测器的控制方法, H鲁棒伺服系统控制, H2和H混合控制。第7章叙述了结构不确定性系统控制的μ方法, 给出了基于结构奇异值的鲁棒稳定性和鲁棒性能分析方法, 以及基于H控制的μ综合方法。第8章介绍了时滞系统的鲁棒控制, 包括时滞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时滞系统的H控制以及时滞相关鲁棒控制器设计等问题。第9章讨论了大系统分散鲁棒控制问题, 提出了分散H2和H控制的参数化方法, 以及分散H状态反馈控制的迭代算法。第10章探讨了非线性系统鲁棒控制的H和μ方法, 提出了基于反馈线性化理论进行非线性鲁棒控制的μ分析与μ综合方法。第11章和第12章分别阐述了基于线性二次型控制、 H控制和μ方法的鲁棒控制应用。

本书第1章至第4章, 第6章, 第7章, 第10章和第12章由吴敏教授编写, 第5章, 第9章和第11章由桂卫华教授编写, 第8章由何勇副教授编写, 全书由吴敏教授统稿。

本书的一些结果引自作者的研究论文, 并得到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教育部青年教师奖计划的资助, 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此外, 本书还得到日本拓殖大学中野道雄教授, 东京工科大学佘锦华教授, 英国哥拉摩根大学刘国平教授, 北京理工大学彭志红博士, 华东理工大学张凌波博士, 中南大学谢永芳博士、 张先明博士、 何蓓博士、 阎瑾硕士和刘芳硕士的支持和帮助, 在此深表谢意。

限于作者的水平, 书中不妥和错误之处难免, 恳请读者不吝批评指正。

著 者

2006年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