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直流电路分析
第1章  电路的基本元件和电路定律(3)
1-1  电路和电路的模型(3)
1-2  电路主要物理量和参考方向(6)
1-3  电阻元件(9)
1-4  电容元件(12)
1-5  电感元件(14)
1-6  独立电源(17)
1-7  受控源(19)
1-8  电路的图(20)
1-9  基尔霍夫定律(23)
1-10  电位的计算(28)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31)
第2章  电路的等效变换(37)
2-1  一端口网络等效的概念(37)
2-2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38)
2-3  电阻星形连接与三角形连接的等效变换(41)
2-4  电源网络的等效变换(44)
2-5  含受控源的无源一端口网络的等效变换(47)
本章小结(49)
复习思考题(50)
第3章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54)
3-1  支路电流法(54)
3-2  回路及网孔电流法(58)
3-3  结点电压法(68)
本章小结(76)
复习思考题(77)
第4章  电路基本定理(84)
4-1  齐性定理和叠加定理(84)
4-2  替代定理(89)
4-3  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90)
4-4  特勒根定理和互易定理(99)
本章小结(104)
复习思考题(105)
第2篇  交流电路分析
第5章  正弦交流电路相量法(113)
5-1  正弦量的基本概念(113)
5-2  相量法的基础(119)
5-3  电路元件的相量形式(128)
5-4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131)
本章小结(133)
复习思考题(134)
第6章  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137)
6-1  阻抗和导纳(137)
6-2  阻抗和导纳的串联和并联(142)
6-3  电路的相量图法(145)
6-4  正弦稳态电路分析(148)
6-5  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151)
6-6  复功率(156)
6-7  功率因数的提高(157)
6-8  正弦稳态最大功率传输条件(160)
6-9  正弦交流电路的串联谐振(163)
6-10  正弦交流电路的并联谐振(168)
本章小结(173)
复习思考题(176)
第7章  含耦合电感电路的分析(185)
7-1  耦合电感(185)
7-2  含有耦合电感电路的计算(190)
7-3  空芯变压器电路的分析(195)
7-4  理想变压器(198)
本章小结(202)
复习思考题(203)
第8章  三相电路(207)
8-1  三相电路(207)
8-2  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213)
8-3  不对称三相电路的概念(217)
8-4  三相电路的功率(222)
本章小结(227)
复习思考题(227)
第3篇  动态电路分析
第9章  一阶电路分析(235)
9-1  过渡过程及换路定理(235)
9-2  零输入响应(238)
9-3  零状态响应(242)
9-4  一阶电路的全响应及三要素法(246)
9-5  阶跃响应和冲激响应(250)
本章小结(257)
复习思考题(257)
第10章  二阶电路分析(265)
10-1  零输入响应(265)
10-2  零状态响应(270)
10-3  二阶电路的冲激响应(272)
10-4  卷积(274)
本章小结(278)
复习思考题(278)
第11章  复频域分析(281)
11-1  拉普拉斯变换及基本性质(281)
11-2  拉普拉斯反变换的部分分式展开(285)
11-3  电路元件和定律的复频域分析(288)
11-4  应用拉普拉斯变换法分析线性电路(291)
11-5  网络函数(295)
本章小结(300)
复习思考题(300)
第4篇  高级电路分析
第12章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307)
12-1  非正弦周期信号及傅里叶级数展开(307)
12-2  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313)
12-3  非正弦周期交流电路的计算(317)
12-4  对称三相电路中的高次谐波(322)
本章小结(325)
复习思考题(326)
第13章  二端口网络(330)
13-1  二端口网络的基本概念(330)
13-2  二端口网络的方程和参数矩阵(331)
13-3  二端口的等效电路(340)
13-4  二端口的连接(342)
13-5  回转器和负阻抗变换器(344)
本章小结(347)
复习思考题(347)
第14章  网络图论及电路的计算机辅助分析(350)
14-1  网络图论的基本概念(350)
14-2  关联矩阵、回路矩阵、割集矩阵(351)
14-3  结点电压方程的矩阵形式(357)
14-4  回路电流方程的矩阵形式(362)
14-5  割集电压方程的矩阵形式(366)
14-6  状态变量分析(368)
14-7  计算机辅助分析(374)
本章小结(381)
复习思考题(381)
第15章  非线性电路分析(386)
15-1  非线性电路元件(386)
15-2  小信号分析方法(392)
15-3  分段线性化方法(396)
本章小结(399)
复习思考题(399)
各章复习思考题答案(403)
参考文献(412)
 
                        
                            “电路理论”是工科院校电气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入门技术基础课程。为了适应电子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和21世纪的教材结构和教学内容改革的要求,我们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编写了《电路理论基础》这本教材。我们在反复讨论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做了精选安排。本书的主要特点是:(1)设计好本书的框架、结构、体系。依据这种体系结构,先建立最基本的概念,再进入电路分析。而电路分析,也是本着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深入,便于读者自学,老师施教。(2)力求少而精,精选内容,优选讲法,对课程基本要求中的主干内容,讲深、讲透,本着削支强干思想,突出重点。对电路的基本概念,从多个侧面阐述问题,列举了各种类型的例子,让读者深刻理解概念,熟练掌握分析方法。(3)对基本概念的讲解,力求准确清晰,多从物理概念做定性说明。对必需的定量数学推导,做到交待清楚思路,推导过程简明扼要,结论明确,便于读者掌握。(4)配置例题的目的性强,力求结合工程实际并具有典型性。所举例题精心配置元件数据,使读者阅读时,不至于因计算过程数据的不整齐而困惑。每章后配置有深浅度适当的习题,在本书末给出了这些题目的部分参考答案。为了使教材更具有条理及突出重点,全书主要内容分为4篇共15章。直流电路分析篇包括:电路的基本元件和电路定律,电路的等效变换,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电路基本定理等内容;交流电路分析篇包括:正弦交流电路相量法,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含耦合电感电路的分析,三相电路;动态电路前  言分析篇包括:一阶电路分析、二阶电路分析、复频域分析等内容;高级电路分析篇包括:非正弦交流电路,二端口网络,网络图论及电路的计算机辅助分析,非线性电路分析。使用本教材的教学参考学时为80~96学时。本书第1、2、4章由陈宁同志编写,第5、6、7章由宋学瑞同志编写,第3、8、12章由李中华同志编写,第9、10、11章由张弹娟同志编写,第13、14、15章由李飞同志编写。全书由宋学瑞任主编,负责统稿。书稿在统稿过程中,陈明义、罗桂娥和李义府等多位同仁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书稿策划与编辑也得到了中南大学出版社的热情帮助,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又加上编写时间紧迫,所以书中难免存在不足或错误,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