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是古老的金属。中华民族有五千年以上的文明史,铜的发现与使用技术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出土最早的铸造铜刀,是中国4800年以前生产的。龙山文化时期,已能人工冶炼红铜和铜合金,并掌握了铸造、锻造和退火工艺,这个时候的锻造是不是最早的压力加工技术开始,不敢定论。世界上在1429年开始了铜板的生产,当然是手工作业式的。1784年蒸汽传动轧机出现之后,铜加工的方式由作坊变成了加工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铜加工材的生产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后来,由于技术的进步,工业发达国家进行企业改造,大型加工厂的产生,生产由小批量向大批量发展,生产方式由半机械化向机械化、自动化转变。20世纪70年代后,铜加工理论取得很多新成果的同时,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新产品和新的管理思想相继出现,铜的加工进入了现代生产时期。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的进步,对铜加工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铜加工业则不断地提高产品物理性能、机械性能、化学性能、表面品质和加工精度;不断地出现适应各种特殊要求的高、精、尖新产品。
铜加工材(还有铸造铜合金),是各国均高度重视的战略物资和发展现代工业的重要基础材料和功能材料。据统计,2000年世界精铜产量为1468万t,其中美国173.2万t,独联体133.3万t,日本145.5万t;世界精铜的消费量为1488.5万t,其中美国292.3万t,独联体27万t,日本132.7万t。我国是近些年来铜加工业发展最快的国家,也是铜消费最多的国家之一。1990年铜加工材的生产能力为78万t,当年生产量不到50万t,消费量50万t左右。到1995年生产能力达到253万t,产量达到156万t,消费量超过了180万t。2000年,虽然生产能力和产量与1995年比没有太大的变化,消费量猛增到215万t。在这个时期生产企业由500余家增加到1400余家(铜线缆企业不计在内)。预测,2005年我国铜加工材的需求量为255万t。这里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生产能力远大于产量,有生产能力储备,这是好的一面。另外,能生产产品品质不高的大路货能力大,无市场;二是消费量大于产量,主要是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品质好的和产品精度高的产品大部分靠进口。因此,我国铜加工业需要提高技术水平、生产水平和管理水平。就是说我国铜加工业生产普通的要求不高的铜加工材生产能力大,这点可以理解,1400余家企业,大中型的仅占7%,其余均为小企业,基础差、设备陈旧、工艺落后、管理水平低,企业必须进行改造,向现代化企业靠近。
我国经济高速度持续发展,各行各业对铜加工材,特别是高、精、尖的铜加工材的需求量猛增,加之我国已进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给我国铜加工企业造成很大的压力,“十五”期间是铜加工业改造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在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加快结构调整步伐的方针指导下,大力进行技术改造,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产品品质和经济效益的时期,也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需要知识技术支援和服务。中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铜合金及其加工手册》就是对铜加工业的知识技术支援和服务,是对铜加工业发展的一大贡献。像出版《铝合金及其加工手册》一样,一定会受到广大有色金属加工行业的领导、技术人员、技术工人,以及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的欢迎。
田 荣 璋
2002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