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缺损和骨折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和生活的严重社会问题。据统计, 全球每年大约进行220万例移植骨手术来进行骨愈合、 缺陷填补或脊髓病变修复。全球每年受骨质疏松症影响的人有1000万, 预计到2020年这个数字将会达到1400万。在美国有超过620万骨折患者, 其中有超过10%不能正常愈合, 对我国这样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 潜在的市场需求是显而易见的。全球范围内对骨移植替代物需求的增长以及目前治疗的缺陷激发了人们对骨替代物的探索。
骨组织工程是利用生物活性材料, 研制具有仿生结构的人工骨, 再通过体外培养的方法修复器官及组织。该学科的出现为治疗骨缺损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且已成为骨修复领域的发展趋势。骨组织工程的研究热点是寻找兼顾优良生物学性能和力学性能的人工骨。人工骨作为成骨细胞的载体, 起着为成骨细胞的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的重要作用, 是骨组织再生的桥梁。因此研究人工骨的制备工艺, 探索人工骨最佳的材料属性、 三维结构、 机械强度和生物学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3D打印技术)是一种利用激光作为能量源烧结粉末材料加工成型的快速成型技术。它集成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技术、 数控技术、 激光技术和材料科学等先进技术, 可以在不使用任何工装模具的条件下快速制造任意复杂结构的实体模型和产品。该技术具有成型材料范围广、 材料利用率高、 成型精度高、 可以制造任意复杂形状等优点。因此, 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是当前发展迅速、 应用广泛的快速原型制造技术之一, 也是制备人工骨的理想技术。
本书以面向临床需求的高性能人工骨制造为核心, 增强其机械和生物性能, 从而实现骨再生修复的目标, 结合人工骨激光3D打印成型、 多孔结构可控制备、 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等制造工艺, 开展了系统的基础与技术研究, 解决了常规陶瓷人工骨脆性大、 韧性低以及诱导成骨能力不足等一系列难题。
本书由中南大学和湘潭大学长期从事激光生物制造领域相关研究和教学工作的教师编写而成。其中, 人工骨支架的微结构分析和烧结机理部分由帅词俊撰写; 激光烧结工艺部分由刘景琳撰写, 生物活性实验部分由彭淑平撰写, 细胞培养实验部分由吴萍撰写。另外, 感谢高成德、 冯佩、 聂毅、 杨博、 李鹏健、 庄静宇、 韩子凯和邓俊杰等研究生为本书撰写所进行的测试、 插图、 编排和整理等工作。最后, 在撰写本书过程中, 参阅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 在此向这些文献的作者表示感谢。
人工骨支架材料和制备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本书内容若有不妥之处, 欢迎专家学者以及使用本书的教师、 学生和工程技术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以便今后不断改进。
著者
2016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