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谢水生,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现任有色金属材料制备加工国家重点实验室总工。1968年毕业于南昌大学(原江西工学院)压力加工专业, 1982年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获得材料专业工学硕士学位, 1986年4月于清华大学金属塑性加工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1990—1991年在澳大利亚Monash大学访问学者, 1995年新加坡国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1993年被批准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社会兼职: 南昌大学、 燕山大学、 江西理工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兼职教授;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理事, 合金加工学术委员会主任;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北京市机械工程学会理事, 压力加工学会主任;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加工学会理事, 半固态加工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十二、 十三届工程与材料学部专家; “稀有金属”、 “塑性工程学报”、 “锻压技术”、 “有色金属再生与应用”编辑委员会委员。
承担并负责: “高技术863”课题7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9项; 国家攻关课题6项; 国家支撑计划项目2项; 国际合作课题2项。已获得国家专利30余项,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一项、 部级一等奖6项、 二等奖9项、 三等奖5项、 四等奖多项, 并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著作23部。指导和培养硕士、 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30余名。
刘相华,1953年9月生, 东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东北大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 中国金属学会轧钢学会理事、 辽宁省塑性工程学会理事长。主要从事金属成形理论、 工艺、 设备、 自动化等方面的研究, 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 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3项, 省部级科技奖励35项。出版学术著作10部。发表研究论文被SCI收录300多篇, 被引用7600多篇次。指导的研究生中, 有96人获得博士学位, 86人获得硕士学位。
前言
《有色金属材料的控制加工》是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有色金属理论与技术前沿丛书”之一, 是从有色金属材料成形的另一种思路来分析和考虑问题。它更加强调和突出了人们在选择和设计材料加工成形过程中的主动性以及目标与控制的配合; 也是将模拟技术与控制技术有效结合, 将有色金属材料的加工成形最优化。控制加工过程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加工成形技术、 加工参数的优化和过程控制的关系。
有色金属材料种类繁多, 包括铝、 铜、 铅、 锌、 钛、 镁、 锑、 锡、 镍、 钨、 钼以及稀土元素等, 达60多种。最常用的有色金属材料主要有铝、 铜、 镁、 钛及其合金。
有色金属材料涉及到结构材料、 功能材料、 环境保护材料和生物医用材料等, 其应用几乎涉及到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所有领域, 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 有色金属材料生产的技术水平、 规模及其应用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有色金属材料由于具有一系列优良的特性, 是航空航天、 交通运输、 电子电器、 能源动力、 建筑桥梁、 机械制造、 日常用品、 武器装备等民用和军用领域必不可少的材料。
本书从阐述有色金属材料的控制加工和对材料的组织和性能控制出发, 来论述有色金属材料的加工成形。希望能有助于促进有色金属材料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
本书共四部分17章: 第一部分, 即第1章为概述; 第二部分, 即第一篇(第2~10章)为有色金属材料的形状控制加工, 主要阐述了有色金属材料的形状分类及控制加工方法, 重点分析了轧制(平轧)、 挤压、 拉伸(拔)、 锻造、 冲压、 轧管、 旋压和其他加工方法在加工成形有色金属材料时的变形特点及主要控制参数; 第三部分, 即第二篇(第11~15章)为有色金属材料的组织与性能控制, 分别阐述四种最常用的有色金属, 铝与铝合金、 铜及铜合金、 钛与钛合金、 镁与镁合金的组织性能特点及加工成形中主要的控制参数; 第四部分, 即第三篇(第16、 第17章)为数值模拟技术在控制加工中的应用, 该部分在简要介绍了数值模拟技术及在控制加工中的意义基础上, 进一步阐述了数值模拟技术在控制加工中的应用。
本书的第1~10章由谢水生教授撰写;第11~13章由李靖博士与刘相华教授撰写; 第14章由霍文丰博士与刘相华教授撰写; 第15章由赵阳博士与刘相华教授撰写。第16章、 第17章由谢水生教授撰写。全书最后由谢水生教授整理。
由于该书的命题是丛书主编提出的新命题, 目前没有相关资料借鉴, 尽管作者经过反复思考和斟酌, 但难免在内容与命题的对应性上存在不足, 在各章节的相互协调上也存在不恰当的地方。希望广大读者原谅, 并提出宝贵的意见(邮箱: xiessbj@gmail.com), 以便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著者
201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