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本书的几位主要作者认识多年, 他们是一批勤于工作、 勇于探索、 注重学习和学术研究的青年朋友。据我所知, 高速公路领域学术著作有关技术方面偏多, 管理方面偏少。本书作者在繁忙工作之余, 静下心来, 潜心研究建设项目品牌管理理论与品牌战略, 这种精神和勇气实在难得。
联合国在20世纪确定了千年计划, 中国在21世纪确定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梦想, 而这些计划与梦想的实现需要交通、 通信等基础设施阔步先行。当前, 我国正处调结构、 稳增长、 促发展、 大改革的关键时期, 除了加强政治和科技建设等, 还需要创新发展关键的管理技术, 品牌管理应运而生。管理技术也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形象和软实力, 更是一种无形的文化和生产力。管理出效益,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品牌管理的价值, 有课题初步证明, 可以达到项目概算的5倍。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新的《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2030年)》, 国家干线路网约40万公里, 而其中国家高速公路网由7条首都放射线、 11条北南纵线、 18条东西横线以及地区环线、 并行线、 联络线等组成, 约11.8万公里, 届时将覆盖90%以上的20万人口以上城镇城市。另外还规划了远期展望线1.8万公里, 主要位于西部地广人稀的地区。干线路网总投资4.7万亿。这种趋势预示着中国已逐步实现赶超西方国家的梦想, 高速公路和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基本相适应。
高速公路作为一项线性基础工程, 具有投资大、 建设周期长、 参与单位多、 协调难度大等特点。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管理中出现了新形势、 新问题, 国家也制定了相应的新的法律法规。本书作者顺应新形势, 在系统总结上百年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经验的基础上, 大胆提出了建设项目品牌管理的新理论, 并且全面贯穿了标准化、 创新化、 一体化、 信息化、 人本化、 企业文化管理等先进理念, 为项目管理发展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天下大事, 必作于细”, “千里之堤, 毁于蚁穴”。无论是现代工业产品的制造还是高速公路项目建设, 都是通过对生产或者管理过程的精细化控制, 生产出可靠耐久精细的品牌产品。高速公路建设过程极其复杂, 各阶段的精细化(标准化)控制对高速公路项目的质量、 进度、 生态、 安全和投资控制等都有直接影响。因此, 为增强管理者万无一失的责任感和一失万无的紧迫感, 项目建设过程应该以质量、 安全、 耐久性为主要目标, 以品牌管理为主要抓手, 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始终, 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各个层面。通过品牌管理, 最终的目的是使项目管理的人员和团队素质提高, 凝聚力增强, 综合能力高于岗位配置; 各单元精确、 高效、 协同和持续运转, 力争实现项目的零浪费、 零耽搁、 零缺陷; 产品综合质量评价十分优良, 并且在同行业特色明显, 首屈一指。
本书相比其他项目管理书籍具有三个明显特点: 一是创新性。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理念创新、 技术创新、 制度创新、 服务创新等是交通行业创新的重点, 本书作者与时俱进, 做了大量研究探索, 开发出了“大树移植、 表土移填”、 “以补代征”、 建养一体化、 PDCAI、 EMTS等大部分在国内外交通行业首次使用的20多个管理模型。二是系统性。本书论述了从项目立项到竣工验收期间的主要管理工作, 内容全面, 思路清晰, 四个阶段的论述层次分明, 合理准确, 具有大学教材的严谨与规范性。三是可操作性。本书既有理论研究, 又有实践经验, 还提供了品牌管理各阶段标准化的操作步骤。我以为该书的出版对提升中国高速公路建设的软实力, 实现由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 由“中国速度”到“中国品牌”方向可持续转型发展必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藉此, 作为一名与交通缘分很深的教育工作者, 我希望有更多交通领域方面的管理作品问世, 以促进我国高速公路和谐发展、 科学发展、 循环发展、 绿色低碳发展。
2013年10月于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