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中心
图书中心
新书推荐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图书中心 -> 新书推荐 -> 正文
大学语文阅读审美教程
  • 【作者】:叶烨,刘学
  • 【出版时间】:2013-04-01
  • 【字 数】:435(千字)
  • 【定 价】:¥33(元)
  • 【出 版 社】:中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487-0745-5
  • 【页 码】:274(页)
  • 【开 本】:16开
第一章美在洒脱——散文(1)
 文体常识(3)
 散文的特性(3)
 散文的发展(5)
 散文的品读(6)
 散文的写作(7)
 作品精读(8)
 情与趣的味道(8)
 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8)
老舍《又是一年芳草绿》(11)
 汪曾祺《多年父子成兄弟》(15)
 余光中《我的四个假想敌》(18)
 张晓风《愁乡石》(23)
 史铁生《我与地坛》(27)
 记忆的重量(40)
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40)
 丰子恺《南颖访问记》(43)
 郁达夫《水样的春愁》(47)
杨绛《下放记别》(52)
思想的锋芒(58)
 王安石《读孟尝君传》(58)
 柳宗元《蝜蝂传》(61)
 鲁迅《二丑艺术》(63)
 钱钟书《论快乐》(66)
 陆文夫《吃喝之外》(69)
 王小波《艺术与关怀弱势群体》(73)
 景与物的风致(76)
 张岱《湖心亭看雪》(76)
 周作人《苍蝇》(78)
 苏雪林《溪水》(81)
 陈从周《桥乡醉乡》(84)
多媒体拓展阅读(87)
第二章美在情深——诗歌(89)
 文体常识(91)
诗歌的特性与发展(91)
 诗歌的品读(92)
 诗歌的写作(94)
 作品精读(95)
 豪情壮怀(95)
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95)
 黄霑《沧海一声笑》(97)
 温情缱绻(99)
 王维《杂诗》(99)
周邦彦《少年游》(黄钟)(101)
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103)
 余光中《乡愁四韵》(106)
 沉郁自省(108)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108)
 王昌龄《闺怨》(111)
杜甫《又呈吴郎》(113)
 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阁下宛溪, 夹溪居人》(115)
 海子《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117)
 感伤悲凉(119)
 崔护《题都城南庄》(119)
 李商隐《锦瑟》(121)
 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123)
 李清照《声声慢》(125)
 徐志摩《我不知道风——》(127)
 多媒体拓展阅读(129)
第三章美在真实——小说(131)
 文体常识(133)
 小说的特性(133)
 小说的发展(134)
 小说的品读(135)
 小说的写作(137)
 作品精读(139)
 文化的逼肖(139)
 杜光庭《虬髯客传》(139)
 老舍《断魂枪》(143)
 人性的深刻(149)
 鲁迅《伤逝——涓生的手记》(149)
 张爱玲《封锁》(161)
 孙犁《山地回忆》(169)
 叙事的生动(175)
 余华《河边的错误》(175)
 莫言《枯河》(205)
 多媒体拓展阅读(214)
 第四章美在冲突——戏剧(215)
 文体常识(217)
 戏剧的特性与欣赏(217)
 中国戏剧的发展(218)
 作品精读(220)
 廖一梅《恋爱的犀牛》(节选)(220)
 高行健《车站》(224)
 多媒体拓展阅读(252)
第五章美在贴切——应用文(253)
 文体常识(255)
 应用文的特性与审美(255)
 应用文的写作(255)
 作品精读(257)
 书信: 真情的传递(257)
 王维《山中与裴迪秀才书》(258)
 贾平凹《读书示小妹生日书》(260)
 演讲词: 精神的鼓舞(263)
 胡适《不要抛弃学问——中国公学十八年级毕业赠言》(264)
 梁启超《学问之趣味——八月六日在东南大学为暑期学校学员讲演》(266)
 对联: 语言的机智(269)
 唐寅《题酒家》(271)
 郑燮《题居室》(272)
 多媒体拓展阅读(273)
 参考文献(274)

“大学语文”作为高等学校非中文专业的必修课、 通识课, 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毋庸置疑。而面对不断更新的社会文化与社会意识, “大学语文”课程与教材也应跟进, 推陈出新, 删繁就简, 把握内质, 传承精髓。

在信息海量的当代文化环境之中, “大学语文”必须凸显精髓, 方能吸引学习者,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故本教材对于作品的编排进行了一些探索, 总体思路是廓清文体、 虚实结合。廓清文体, 指的是在作品分类上, 避免过多、 过细, 而是依据文体特性将作品归入几大主要文体类型, 通过溯源、 梳理、 比较, 让学生对文体共性产生整体认识, 同时加深对作品个性的了解。所谓虚实结合, 则是作品编选的一种策略, 一方面, 精选少量作品, 重点分析; 另一方面, 给出较多数量的作品供学生自主阅读与深入学习。精选的作品, 不仅在教材中呈现文本, 而且获得精讲; 自主阅读的作品, 只在教材中列出篇名, 而具体文本则可酌情放在网络教学平台上, 辅以一定的导读。这样, 在保证教材作品的经典性的同时, 又借助新媒介拓展教学内容, 使得教材选录的作品更具丰富性、 时代性, 也令作品学习更具层次性与弹性。

文体, 即作品的文学体裁, 体式类型。 我们依据中国传统的文学体式, 将作品划分为散文、 诗歌、 小说、 戏剧四大类。为了教材的完整性与一定的应用性, 特补充由文学样式衍生的应用性文体。每一种文体都有其发展演变的历程, 不断形成新面貌、 分支甚至蜕变成新的文体样式。通过阅读不同时代、 不同作家的作品, 可以把握文体的内在特征与外在形式变化, 感受不同文体带来的不同美感。

无论是厚古薄今还是厚今薄古, “大学语文”教材都应该给予学习者文字、 文学、 文化多层次的涵养。鲁迅说: “由纯文学上言之, 则以一切美术之本质, 皆在使观听之人, 为之兴感怡悦。”(《摩罗诗力说》)他指出文学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 其本质特性是愉悦精神, 或者说具有一定的娱乐性, 这也是我们所说的文学的审美性。不独纯文学具有审美性, 应用性文体也具有一定的审美性。虽然工具性是“大学语文”最基本的要求, 也被一再强调, 但本教材以凸显“大学语文”的审美性为主旨, 通过挖掘各类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从而达到在潜移默化中充实学习者的精神世界、 提升其人文修养的目的。通过作品感染学习者, 引导其主动求知, 引领其进入更深的文学领域, 从该角度而言, 是授之以渔, 以期在教育教学中有更多的收获。上述教材的编选方式、 分类方法都是配合这一编撰主旨展开的。我们希望这一部教材好读、 好记, 耐读、 隽永, 方便理解, 同时留有较大的个性教学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