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中心
图书中心
新书推荐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图书中心 -> 新书推荐 -> 正文
中国酒文化
  • 【作者】:蒋雁峰
  • 【出版时间】:2013-03-01
  • 【字 数】:652(千字)
  • 【定 价】:¥52(元)
  • 【出 版 社】:中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487-0732-5
  • 【页 码】:393(页)
  • 【开 本】:16开

世界上有一种奇妙的饮料, 由远古至现代, 由中国到国外, 盛行各地, 历数千年而不衰。人世间除水之外, 没有任何他种饮料可与之相抗衡, 此饮料就是——“酒”!酒与人类同始, 勘称古今中外的第一大发明。酒是欢乐的酵母, 是情感的激素, 是沟通思想联结友谊的桥梁, 是密切关系联络感情的纽带!“酒更是文化的催化剂和载体”, 正是酒与人类的结合, 便催生出了酒文化这一独特的文化景观, 远从世界最古老的典籍——殷墟甲骨文字开始, 酒就像血液一样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文明的脉络里汩汩流淌了。

第一章 酒的起源与发展(1)

一、 古代关于酒起源的传说(2)

二、 现代学者对酿酒起源的看法(14)

三、 我国著名的古代酿酒遗址(18)

四、 我国传统酿造术的文化特征(21)

五、 我国传统酿造术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情况(27)

第二章 酒与中国政治(31)

一、 酒与政治情怀(33)

二、 酒与政治谋略(35)

三、 在政治上以“酒”作斗智的手段(44)

四、 酒与皇权社稷(52)

五、 酒与雄将奇兵(58)

六、 酒与历代天子(63)

七、 影响中国历史的十次宴会(68)

第三章 酒与社会生活(74)

一、 酒与节日(76)

二、 民间饮酒风俗(91)

三、 民间婚嫁生葬与酒(105)

四、 酒在民间习惯法上的运用及功能(126)

第四章 酒与文学艺术(129)

一、 酒与诗词曲(129)

二、 酒与小说(134)

三、 酒与书法(142)

四、 酒与绘画(144)

五、 酒与对联(151)

六、 酒与成语、 谚语(159)

七、 酒与戏剧(161)

八、 酒与影视(164)

九、 酒与音乐(167)

十、 酒与舞蹈(170)

十一、 酒与武术(175)

十二、 酒与杂技(178)

第五章 酒诗酒词欣赏(182)

一、 咏酒诗词中的宇宙意识情结(183)

二、 咏酒诗词中的叹离伤别情结(186)

三、 咏酒诗词中的游子恋乡情结(194)

四、 咏酒诗词中的忧生患命情结(197)

五、 咏酒诗词中的忧国患民情结(200)

六、 咏酒诗词中对酗酒之害的控诉(208)

第六章 古今名士与酒(211)

一、 古代名士与酒(211)

二、 现代名士与酒(222)

第七章 中国酒令(232)

一、 大众酒令(亦称通令)(237)

二、 文人酒令(亦称雅令)(249)

三、 现代酒令(亦称劝酒令)(258)

第八章 酒的科学(263)

一、 酒的基础知识(263)

二、 酒类简介(270)

第九章 酒与健康(308)

一、 适量饮酒有益健康(309)

二、 嗜酒酗酒有损健康(315)

三、 “醉驾入刑”是对生命的尊重(321)

四、 酒在体内的消化吸收(324)

五、 酒醉与解酒方法(329)

六、 饮酒的学问(336)

七、 戒酒的方法(346)

八、 药酒简述(348)

第十章 宴饮礼仪及技巧(357)

一、 礼仪起源及与酒的关系(358)

二、 宴会、 筵席礼仪(362)

三、 现代宴会礼仪(366)

世界上有一种奇妙的饮料, 由远古至现代, 由中国到国外, 盛行各地, 历数千年而不衰。人世间除水之外, 没有任何他种饮料可与之相抗衡, 此饮料就是——“酒”!酒与人类同始, 勘称古今中外的第一大发明。酒是欢乐的酵母, 是情感的激素, 是沟通思想联结友谊的桥梁, 是密切关系联络感情的纽带!“酒更是文化的催化剂和载体”, 正是酒与人类的结合, 便催生出了酒文化这一独特的文化景观, 远从世界最古老的典籍——殷墟甲骨文字开始, 酒就像血液一样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文明的脉络里汩汩流淌了。

“酒文化”在东、 西方都源远流长, 如在西方古希腊神话中就有酒神之说。在东方就更不用说了, 中国是酒的故乡, 中国酒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一样, 在世界文化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酒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不仅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融相随, 而且也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如首届中国文化节的节徽就是一只青铜酒爵, 这就足以说明中国酒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和其典型的代表性意义。

南宋词人辛弃疾在《贺新郎·题傅岩叟悠然阁》词中说: “天下事, 可无酒?”此语就道出了酒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无处不酒, 无处不宴, 酒文化随着宴席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历数夏、 商、 周、 秦、 汉、 唐、 宋、 元、 明、 清, 直到今天, 酒与文化何时断过缘?神州大地是一片“被酒神亲吻过的土地”。在数千年的文明史发展过程中, 酒为中国文化的博大平添万种风采: 它被政治家、 军事家、 外交家运用于各种权力场中, 导演出一幕又一幕鲜活的历史话剧; 它使诗人、 作家、 艺术家灵感生发, 创作出无数传颂千古的名作; 它使英雄豪杰意气风发, 使怯懦者胆气横生, 使朋友的情谊更加浓厚……从深宫掖庭到寻常巷陌, 从名流达官到贩夫走卒, 或玉液琼浆, 或村酿乡醪, 把盏畅饮之际, 皆可自谓羲皇上人。在华夏五千年文明的发展进程中, 酒, 始终在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称心得意需酒尽欢, 伤心落泪需酒浇愁, 对月怀人需酒寄思, 寂寞飘零需酒为伴”。可以说“酒”对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而且这种影响直到今天仍经久不衰。可以说:

酒之于政治, 是风向标。政治是一门征服和妥协的艺术, 酒在其中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自古以来, 无意的酒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被有意的政治所利用, 为政治服务。可以说: 政权是政治的灵魂, 而酒则是政权的手腕; 酒既是政权的助手, 也是政权的帮凶; 酒既是政权的忠臣, 也是政权的奸贼; 酒既是政权的黏合剂, 也是政权的腐蚀剂; 酒既是政权的孝子贤孙, 也是政权的逆子贰臣。“酒与明君结合, 则扬其长, 成为安邦兴国之宝; 酒与昏君结合, 则露其短, 成为丧邦亡国之祸!”这功劳既伴随着胜利者的欢笑, 也伴随着失败者的眼泪。古代有饮酒结盟, 也有因酒引发的战争; 有以酒试忠臣, 也有以酒杀功勋; 有以酒亮节, 也有以酒反抗; 有以酒避难, 也有以酒施计等等。如越王勾践“箪醪劳师”、 楚霸王项羽的“鸿门宴”、 战国时“鲁酒薄而邯郸围”、 三国时期曹操“醉后杀杨修”、 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还附生出蒙汗酒、 鸩酒等, 所以说“酒既可制造吉利, 又可制造凶光”, 更不用说在“国之大事, 唯祀与戎”、 “饮必祭, 祭必酒”的古代, 祭祀是君王向臣民推行礼治的示范, 酒也是臣民向代表上天意旨来治理百姓的帝王表示虔诚和崇拜礼仪的一种方式了。在祭祀奠仪中体现出来的上下尊卑的等级名份, 臣民必须恪守不渝。直到今天, 酒宴席位的尊卑有别, 仍然是以礼为核心的。“酒里乾坤大, 壶中日月长。”古代宫廷之中谋求权力的政治事件, 演绎了多少人间恩恩怨怨、 千年绝唱, 而“酒”都在其中充当了风向标的作用。如果没有酒, 怎会有这许多精彩故事和生命韵律?

酒之于经济, 是活力素。“做酒就是做文化”、 “卖酒就是卖文化”, 这是中国酒业千百年来自然形成的一条铁律。酒, 本身就是一种高附加值的商品。由于饮酒是一项非常普遍的社会活动, 消费群体非常广泛, 酿酒业自古以来均是获利丰厚的行业, 也是各朝代高利税的行业。在古代, 开办酒坊便预示着滚滚财源, 不断成就着富商巨贾; 在今天, 民间俗话说“当好县长, 先办酒厂”, 特别是名牌名酒往往是当地的“支柱产业”, 酒担当着振兴当地经济的重任。此外, 酒在经济交往、 礼尚往来、 密切关系、 沟通感情方面有着其他商品无法替代的作用, 在招商引资、 搞活地区经济方面始终发挥着“活力素”的作用。

酒之于军事, 是动员令。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 酒与军队征战的关系更是密不可分。军队出征前, 喝出征壮行酒; 凯旋后, 要喝庆祝胜利的祝捷酒。如卢纶所说“野幕敞琼宴, 羌戎贺劳旋。醉和金甲舞, 雷鼓动山川”。军队打了胜仗, 接踵而至的是: 盛大的宴会, 异族的祝贺, 乘醉的狂舞, 震天的鼓声。历史上, 这类以酒壮行、 以酒祝捷的事例比比皆是: 越王勾践在率兵伐吴之前, 将酒倒在河的上流, 与将士一起迎流共饮, 士卒士气大振; 秦穆公讨伐晋国前, 将一钟酒倒入河中, 犒劳三军, 鼓舞将士; 西汉时, 大将军霍去病收复河西失地有功, 汉武帝赐酒犒劳。因酒少兵多, 霍去病下令将酒倾入一眼井中, 与士卒共饮。相传这眼泉就是今天甘肃酒泉市酒泉公园中的那眼“酒泉”等等。“朋友来了有好酒, 若是那豺狼来了, 迎接它的有猎枪”, 实质上也是志愿军保家卫国的“动员令”。事实说明, 酒确实具有鼓舞士气, 给英雄壮胆的作用。李白“万里横戈探虎穴, 三杯拔剑舞龙泉”、 王翰“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秋瑾“将军大笑呼汉儿, 痛饮黄龙自由酒”、 更有“把酒祭雄杰, 扬眉剑出鞘”等著名诗句, 形象地表达了酒在军事上“动员令”的激励作用。

酒之于诗人, 是灵感的源泉。“形同槁木因诗苦, 眉锁愁山得酒开”, 自古以来, 酒就是诗人灵感的源泉。“葡萄美酒夜光杯”的景色, “李白斗酒诗百篇”的激情, “借酒消愁愁更愁”的比喻, “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的洒脱, “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气概, “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喜悦, “绿酒一杯歌一遍”的心情, “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意境, “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妙喻, “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无奈, “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悲伤, “红酥手, 黄滕酒”的苦痛, “一醉方休”的痛快, 《祝酒歌》的豪放, 《酒神曲》的粗犷……千百年来, 多少文人墨客饮酒吟诵、 借酒明志, 留下佳作无数; 有了酒, 才有《三国演义》中的“曹操煮酒论英雄, 才有“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 有了酒, 才有《水浒传》中的“武松打虎”, “林冲夜奔”; 有了酒, 才有《红楼梦》中的“黛玉含酸”, “湘云卧石”; 有了酒, 才有《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大闹天宫蟠桃宴”, 等等。同时, 酒也成就了多少英雄豪杰不凡的壮举, 赐予了文化浓厚的生活气息, 李白“举杯邀明月”、 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 苏东坡“把酒问青天”、 李清照“浓睡不消残酒”、 龚自珍“使君谈艺笔神通, 斗大高阳酒国春”……历史与文化给了酒全新的诠释, 酒文化源远流长, 根深叶茂; 酒与诗、 词、 音乐、 书法、 美术、 影视等相融相兴, 共同铸成了中华美酒的漫漫长河。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 文人学士多爱饮酒, 酒——这一古老而闻名的饮品, 使人陶醉, 令人忘情。诗和酒成了不能分割的共同体, 诗人洛夫说过: “要是把唐诗拿去榨酒, 至少淌出半斤酒来”, 这句话没有半点的夸张, 唐代诗歌史上的李白、 杜甫、 白居易、 贺知章、 王维、 元稹等, 个个都是“饮君子”且都创作出过与酒有关联的传世之作。艾青说: “诗酒联姻, 源远流长。”诗与酒构成的酒诗一直散发着令人着迷的芸香魅力, 我们不仅能在那醉人的文字中徜徉, 更能体味到那个时代的诗酒精神。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诗人, 因酒而萌生创作冲动, 打开情感大门, 展开想象翅膀; 在中国不知有多少诗篇、 杰作、 墨宝, 因酒而成, 酣畅淋漓, 形神兼备; 不仅如此, 在美国还有一科学家因饮啤酒时看到喷涌而出的啤酒花后产生灵感, 而诱发重大发明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美谈。智人爱酒, 酒也助智人; 饮酒微醺之时的心理感受与创作灵感到来的心理体验实在太相似了, 就像一对孪生兄弟, 尽管不是一个人, 但却难分辨你我。艺术灵感到来之时, 犹如进入“迷狂”的境界, 情感喷薄而出, 幻想展翅高飞, 形象纷至沓来, 思想活跃异常, 刹那间物我两忘, 超越时空的限制和功利的欲求, 获得浑然天成的审美境界。古今诗人墨客饮酒赋诗, 赋诗思酒, 诗中有酒, 酒中出诗。如杜甫“何时一樽酒, 重与细论文”, 杜子美“说诗能累夜, 醉酒或连朝”, 毛泽东“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周恩来“扪虱倾谈惊四座, 持鳖下酒话当年”的著名诗句, 都充分表明酒是诗人、 智者灵感的源泉。

酒之于书画艺术家, 是神来之笔。酒既是人类文明的产物, 又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从古至今, 文人骚客离不开酒, 在书画界占尽风流的名家们更是“雅好山泽嗜杯酒”。他们或以名山大川陶冶性情, 或花前酌酒对月高歌, 往往就是在“醉时吐出胸中墨”。酒酣之后, 他们“解衣盘薄须肩掀”, 从而使“破祖秃颖放光彩”, 酒成了他们创作时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酒可品可饮, 可歌可颂, 亦可入画图中。纵观历代中国画杰出作品, 就有不少关于酒文化的题材, 画师爱酒, 酒亦入画。可以说, 绘画和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它们之间结下了不解之缘。有着“画圣”头衔的吴道子, “每欲挥毫, 必须酣饮”, 唐明皇命他画嘉陵江三百里山水的风景, 他酒后挥毫, 一日而就, 嘉陵江山水的疾速, 表明了他思绪活跃的程度, 这就是酒的妙用!王羲之醉中挥毫, 成就了《兰亭序》, 至酒醒时, “更书数十本, 终不能及之”。怀素酒醉泼墨, 方留下惊鬼神的《自叙帖》。“草圣”张旭“每大醉, 呼叫狂走, 乃下笔”, 才有了“挥毫落纸如云烟”的《古诗四帖》。自从有了酒, 从达官贵人到平民百姓, 哪个阶层的人士和酒都有着密切联系, 酒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更是艺术家们的神来之笔。

酒之于社会交往, 是黏合剂。朋友相见, 不可无酒, 无酒则无趣。常言道, 酒逢知己千杯少, 话不投机半句多。曹操“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 将酒与“人生”联系在一起, 就导出了酒的魅力。喝酒是表达友好的一种方式, 有酒感情更融洽。“小酒一沾唇, 感情多三分; 酒杯一碰响, 感情没法挡。”李白“五花马, 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酒还是化解个人之间恩怨的有效手段。“度尽劫波兄弟在, 酒杯一端泯恩仇”、 “喝下几杯酒, 烦恼全赶走; 朋友酒碰酒, 误会全没有。”双方之间不管有多深的积怨, 只要一端酒杯矛盾差不多就化解了。饮酒为交友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酒桌的确是交流、 发展和加固感情的好地方, 人们常说: “有事无事常喝酒, 哥们感情不会丢; 一年半载不聚首, 谁还把谁放心头?”我们说“酒是友情的雨露”, 还在于它能够增强人们在友情面前的大无畏精神。到一个朋友那里喝酒, 不仅能加固与老朋友间的友谊, 还会结识许多新朋友。在酒桌上饮酒、 谈酒也是展示个人风采和魅力的重要窗口。人们常说“酒桌是不见硝烟的战场, 它能让你前程似锦, 也能让你功败垂成”、 “在酒桌上与人喝的是酒, 拼的则是智慧”, 温雅的姿态、 得体的举止、 文明的谈吐, 都会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提高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知名度, 可以说“酒文化是任何一个成功人士的必修课!”如河南人“先端为敬”、 江浙人“先喝为敬”、 山东人“碰杯为敬”、 蒙古族人“醉客为敬”、 苗族人“交杯为敬”等等, 在此, 酒都是展示礼仪的媒介, 另外, 举杯同饮的“同心酒”, 交臂搭脖一饮而尽的“盟誓酒”, 不仅会起到增进了解、 密切感情的作用, 甚至会达到同生死共命运的盟誓效果。

酒之于人民生活, 是晴雨表。酒与人的情绪之关系非常微妙, 乐了要喝酒, 愁了也要喝。有人说: “说起酒来酒自能, 杜康造酒醉刘伶, 虽然不是无价宝, 皇上御宴它先行。”自古以来, 还没有任何一种饮料像酒这般富有旺盛的生命力, 历经数千年而魅力不减; 也没有任何一种饮料, 似酒这般深受不同人种、 不同肤色、 不同国籍、 不同习俗的人们的普遍喜爱, 朝朝代代, 人们对它饮之、 歌之、 友之、 恋之。在人民生活中, “对于生命: 诞生是酒, 辞世是酒; 对于繁衍: 联姻是酒, 添丁是酒; 对于情感: 愉悦是酒, 忧伤是酒; 对于友人: 相逢是酒, 离别是酒; 对于稼穑: 播种是酒, 收获是酒; 对于战争: 出征是酒, 祝捷是酒!”饮酒的意义远不止生理性消费, 远不止口腹之乐。在许多场合, 它都是作为一种文化符号, 一种文化消费, 用来表示一种礼仪, 一种气氛, 一种情趣, 一种心境。在民间, 酒与礼的密不可分更是中国酒文化的主要特点之一。“礼”起源于迷信祖先神灵和神化自然物为特点的原始宗教, 数千年来“礼”在中国社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正如明宣宗在《酒谕》中所说: “非酒无以成礼。”到了“天之命民, 作酒唯祀”的周朝, “酒洽百礼”的作用更为突出, 在周礼中, 几乎所有的礼仪都离不开酒, 到现代, 祖传的吃喝礼仪遗风还在人民生活中应用。酒, 确实是好东西, 但自夏禹视其为“国之祸”的饮品且有商纣王喝掉了江山应验了大禹之言后, 各代“酒禁”不断, 但又有哪朝哪代真的禁住了呢?其实酒是生活的佳酿, 与生活同在。酒事千年, 酒香万代, 显示了酒寓于文化、 寓于生活的价值。不但如此, 在社会学家眼里, 酒也是一面硕大无比的镜子, 它能够折射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酒与政治、 经济、 文化、 社会、 人生、 宗教、 礼仪、 家庭……我们还能找到比酒更能包罗万象的东西吗?酒中礼, 酒中情, 酒中乐, 酒中灵, 酒中之蕴历数不尽, 实乃天地共享之物, 怎一个“祸”名而终?怎一个“禁”字了得?随着时代的变迁、 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国人民的日常消费已经从延续生命的需要, 发展演变为享受生命的过程。这一变化可以从各朝各代酒的种类和各类酒的消费人群的迅速扩大得以证明。比如, 在古代酒是帝王将相、 王公贵族的专享, 而现在酒成了全人类的珍品。“桌上有酒, 越喝越有”, 民间各类节日、 喜事均离不了酒。“刚烈、 豪气、 自强不息、 无所畏惧”是酒文化的重要文化符号。纵观每一种名酒的发展, 都是劳动者一代接一代探索奋斗, 甚至为此而英勇献身的结果。因此名酒精神与民族自豪息息相通, 与大无畏气概紧密相接, 这就是中华民族的酒魂!更不用说从酒的种类本身的发展而显示的此种景象, 如古代主要是果酒和乳酒, 但随着世代的发展, 随后出现了黄酒、 保健酒、 啤酒、 蒸馏酒等等, 人喝酒主要是想得到酒精对精神的刺激, 这种消费不是延续生命而是在享受生命。但人很难控制住喝酒的量, 事与愿违造成伤害身体健康也是常有的事。所以, 现代的酒, 糖度低、 氨基酸丰富、 维生素丰富、 无机盐丰富, 使人既享受了生命又延长了寿命, 极大地满足了人民对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 成为了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晴雨表”。

通过以上简谈, 可以看出, 对我们中华民族来说, 一个“酒”字, 能幻化沧海桑田、 沉浮江山; 一个“酒”字, 能晃动铁马金戈、 刑天干戚; 一个“酒”字, 能豪饮文章锦绣、 盛事大典; 一个“酒”字, 能漾溢千古情事、 泣地动天。

不仅如此, 每当与外国友人谈酒、 论酒时, 笔者更为作为中国人而感到自豪和骄傲!2004年中美考古学家在对河南舞阳县贾湖遗址发现的9000年前的陶瓷沉淀物分析后, 向全世界证实了“酒的故乡在中国”、 “人类酒鼻祖在中国!”2011年在中国、 美国和以色列等多国专家联合对湖南玉蟾岩和澧阳平原等的古栽培稻痕迹和大量陶片、 石器等进行发掘分析后, 国际农业考古界最权威人士、 美国哈佛大学终身教授奥佛·巴耶瑟夫再向全世界宣告的“湖南澧阳平原是世界稻作文化的起源地”, 又将华夏先祖用稻谷酿酒的源头推进到18000年之前了!这些举世瞩目的考古发现也证明中国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种。更令人骄傲的是, 我们中华民族的酿酒技术对人类还有举世瞩目的三大贡献, 即“用曲酿酒的发明促进了发酵化学的发展、 首开酒地质学的先河和促进了陶瓷工业的发展”。特别是用曲酿酒, 这是中国酿酒的精华!被世界科学家们视为奇迹。日本著名的微生物学家、 东京大学坂口谨一郎教授就曾说: “中国创造酒曲, 利用霉菌酿酒, 并推广到东亚, 其重要性可与中国的四大发明相媲美……”

说到这里, 笔者如同刚喝了酒一样, 心中澎湃激动, 突然涌现出这样一段文字:

乾坤烁烁, 日月朗朗。神州大地, 孕我炎黄。星移斗转, 几度沧桑。仰天穹之汗漫, 睹河朔之苍茫; 聚大地之灵秀, 养物候之炎凉; 导高山之泉脉, 采五谷之精藏; 引曲蘖之精魂, 酿玉液兮琼浆。是天地之造福人类, 是日月之垂荫下方。商旅得之繁华, 经济赖此永昌。肴之佐酒, 甘咸入味; 酒之佐肴, 唇齿留香。饮之于将士, 则壮怀激烈, 金戈铁马, 驰骋疆场; 饮之于儒林, 则松风鹤性, 琴书妙笔, 大雅华章; 饮之于民众, 则渔樵耕牧, 怡然自得, 乐在壶觞。慷慨登楼, 忧民怀乡; 廉者挂冠, 治者升迁; 从容把盏, 睦友安邦; 兴家创业, 婚生寿丧; 尊老抚幼, 敬祖攘灾; 息讼和亲, 迎来送往; 礼以酒成, 人以酒欢。无论尊卑, 不嗟荣辱, 永使乾坤生色, 常偕国脉流芳。故酒之曰琼浆, 曰玉液, 曰圣泉, 曰佳酿, 普惠人间者, 酒功之恩光。或对饮, 或独酌, 或群宴、 或飞觞, 兴豪不醉者, 酒仙之相当。愿酒中之仙, 胸胆如丹, 心潮若水, 洁身如雪, 清廉如霜。杯盏有度, 规则有常。不可不醉, 不可太醉。醉之以酒, 饱之以德。以酒之醇香而大彻大悟, 以酒之清洌而自爱自强。愿酒乡之美酒, 如高山晴明之翠色, 如大海浩瀚之汪洋。饮之不竭, 近之不伤。香飘六合, 惠泽八方。

关于酒和酒文化, 想说的太多了。酒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 更是一种主观的文化象征。中国是酒文化的极盛地, 酒能够被放到“文化”这种高雅层次上来谈论, 原因在酒, 也在人。酒文化虽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但“酒文化”一词, 却由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于1987年才率先提出。中国酒文化的内涵是中国人不仅创造了酒文化的物质成果, 而且创造了其精神成果、 行为规范以及保证其发展的制度成果。中国酒文化的构成包括物质文化、 技术文化、 营销文化、 消费文化、 民俗文化、 精神文化、 心理文化、 制度文化八个方面。其物质文化包括各种酒体、 酿造原料及器具、 饮酒器具、 酒令器具、 酿酒遗址等, 它是酒文化物质财富的主要体现, 代表着不同时期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不同的时代文化和地域文化。技艺文化主要指古今酿酒术, 酿造技术的发展, 反映着社会生产力水平、 科技水平和酒类水平的进步。营销文化则侧重于研究具有文化品位的营销手段、 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原则和以竞争意识与服务意识相统一为核心的营销动力等。消费文化指人们对酒的消费心理、 消费原则、 消费观念、 价值取向和消费习惯等经济文化因素。民俗文化包括各民族和不同地域人们逢年过节、 婚丧嫁娶、 待客祝寿、 生育成年、 祭祀神祖等多姿多彩的饮酒、 用酒习俗。精神文化指与酒有关的文学(诗词、 小说、 对联、 散文、 酒令、 成语、 神话、 传说等)、 艺术(书法、 绘画、 音乐、 舞蹈、 武术、 戏剧、 杂技等), 还包括儒家、 道家和佛家的饮酒观及人们对酒的信仰等。心理文化指人们在饮酒、 用酒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或为反映个性与人格, 或为满足某种动机与需要, 或为实现某种观念与理想, 或为激发思维与灵感, 或为表达某种情感和情趣等, 酒能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心理活动。制度文化包括历代政府颁布的酒业政策法规及其社会效应和酒业管理机构的组成及其运行情况等等。这些就构成了一个博大精深的中国酒文化宝库。

总之, 酒是一种特殊的饮料, 它虽不是生活必需品, 但却具有一些特殊的功能, 在特定的场合下, 酒是不可缺少的, 人需要酒来调动情绪, 活跃气氛, 使生命的感触进入新的境界; 但是, 酒往往又被人们看做是一种奢侈品, 没有它, 也不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同时酒能使人上瘾, 饮多使人致醉, 惹是生非, 损伤身体, 人们又将其作为引起祸乱的根源……酒的魅力, 人人都明白, 却又说不清楚, 为什么只是酒, 而不是别的, 有这样的魅力?这也正是酒的魅力的深奥之处, 是酒与文化联姻的秘密所在。

《中国酒文化》一书, 从物质上、 精神上、 行为上和制度上对酒文化对酒文化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内容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如酿造学、 医药学、 政治学、 哲学、 历史学、 文化艺术学、 宗教伦理等多学科, 旨在弘扬和传承中国酒文化, 使读者在了解酒的历史文化内涵的同时, 加深酒对政治、 军事、 经济、 文化等社会知识的了解。希望诸君在阅读此书时, 会多一分格外的醉意!另外, 本书主要着手于训练学生平时的语言表达能力。因为语言最能表现一个人, 美国人保罗·福塞尔曾说“你只要一张口就能了解你”。“吃饭、 睡觉、 上厕所”是人的三大本能, 睡觉和上厕所可以单人完成, 而吃饭很多时候不得不在广庭之中进行, 而越本能就越容易显露出一个人的本性甚至一些生活上的点点滴滴, 闲谈是任何人都避免不了的沟通交流活动, 也是加深人际关系、 促进了解、 增进友谊和感情的重要手段。“一个人的言谈永远是他的家庭背景和社会地位的告示牌”, 作为学生, 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应多从“读、 思、 做、 写、 讲”几方面努力, 不要做“半边人”, 要文理相渗, 博览群书, 大量接触人类文明的、 民族优秀的传统, 汲取其精神资源, 以拓宽自己的基础和知识面, 这样才能使你在日常生活中自然流露出智慧和品质, 显示你的“格调”, 不要“一张口, 也就露了馅。”目前, 有些企、 事业单位招聘人员时喝酒、 谈酒等成了面试内容, 且先于笔试进行, 成绩占总分八成。有些公司和单位招聘人才时喝酒论酒成了必要条件并予以特别注明“要一定酒识”, 其就职面试往往就在酒桌上进行!可以说, 如果你有丰富的博大的精神资源作为基础, 你将来的人生道路就会如鱼得水。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 参考并吸收了不少学者最新的研究成果, 但由于本书体例所限, 不能一一加以注明, 在此深表歉意, 并致以衷心的谢忱!当然, 中国酒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课题, 尚处于研究探讨和完善阶段, 加之作者水平有限, 该书难免有疏漏及欠妥之处, 在此, 亦恳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本书适用于高等学校作学生素质教育的教材, 或相关服务机构或专业的培训教材, 也可用于社会各类人员及学生自学阅读及作参考用书。

序 言

张国骥

酒,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中, 有着无穷的魅力。从古至今, 与酒有关的典故很多。如商纣王“酒池肉林”终亡国; 秦穆公“赐酒施恩惠”; 项羽设“鸿门宴”计杀刘邦; 刘邦借酒唱出“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名句; 曹操“煮酒论英雄”、 “醉杀杨修”并用酒抒发其“慨当以慷, 忧思难忘。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的求贤如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三国蜀将关羽温酒斩华雄; 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等。酒, 不仅仅以一种客观物质存在, 而且更是一种渗透到人们生活方方面面的文化。酒文化是以饮酒活动为载体的一座历史悠久、 丰富多彩的文化宝库, 是中华民族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易经》中说: “形而上者谓之道, 形而下者谓之器。”酒, 无论是作为形而上的酒礼、 酒德, 还是作为形而下的酒器, 都体现出中国古人的情怀和智慧。

作为形而上的“酒道”, 中国的主流传统文化儒释道, 都少不了对酒的精彩描述, 各家对酒的评价是各不相同的。

比如儒家创始人孔夫子饮酒就非常豪爽, 《十国春秋》载: “文王饮酒千钟, 孔子百觚。”可见孔子的酒量令人惊叹。孔子在饮酒方面不仅是一位实战家, 同时在酒的理论方面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他提出“饮酒以不醉为度”、 “唯酒无量, 不及乱”的健康饮酒态度, 很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饮酒也是一门学问, 这正如明代进士黄周星所说: “饮酒者, 乃学问之事, 非饮食之事也。”

佛家的戒律是禁止饮酒的, 认为饮酒乱性, 不能使人心灵宁静。但是佛家弟子当中也不乏好酒之徒, 也不乏对饮酒的赞美。嗜酒的僧人甚至把酒叫做“般若汤”, 般若乃梵文的音译, 即智慧, 佛家称其为“智慧汤”。《东坡志林》中有“僧谓酒为般若汤, 鱼为水梭花”, 后成为佛教徒用的隐语。世人皆知活佛济公的“酒肉穿肠过, 佛祖心中留”, 几乎成了贪恋尘世、 六根不净的僧人喝酒吃肉的依据。其实诗中还有后两句“世人若学我, 如同进魔道”, 所以济公也反对世人像他那样饮酒, 特别是作为佛家的弟子。中国历史上对僧人饮酒也不乏赞美之词, 认为有时也是行善之道, 如明朝时期就曾有破山住持为救人而开斋破戒的故事被广为传颂。

道家创始人老子对饮酒也有自己的认知, 他曾告诫孔子, 饮酒要量力而行, 做到不沉、 不淫、 不湎、 不酗, 微醉就可, 这样才能得到饮酒的真趣。他还认为不能把饮酒当作单纯的物质享受, 而是应当把如何饮酒与为人之道结合起来。同时老子对酒器也有独到见解, 讲究饮酒应有与其相对应的酒具, 以此来营造文化氛围等等。

作为形而下的“酒器”,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 有商周的青铜酒器, 有汉代的漆制酒器, 有东汉前后的瓷制酒器, 还有一些材料特殊和造型独特的酒器, 无不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中国传统饮酒时非常讲究酒器的精美与适宜, 非酒器无以饮酒, 饮酒之器大小有度。各朝各代的酒器均有各朝代的文化元素融入其中, 使其在悠久的中国酒文化史上绚丽多彩, 千姿百态。

在酒文化的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关系中, 唐代表现得特别突出, 唐代诗词中, 淋漓尽致地反映了这一点。形而上者, 如李白《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表现了李白的人生态度; 形而下者, 如王翰《凉州词》中“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描述了精美的酒器。可见古人在饮酒上很重视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完美统一。

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蒋雁峰教授, 10多年来, 在专业教学之余, 研究和讲授中国酒文化并注重中国传统酒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一直深受学生欢迎; 经学生海选, 他以唯一一个理科教师的身份入选全国211院校“通识类课程最受欢迎十大教授榜”; 现在, 他又据其研究成果写成《中国酒文化》一书作为素质教育教材, 很值得我尊敬和赞扬。该书既着墨香又带酒香, 写文化而注重社会。翻开《中国酒文化》, 酣醇芳香的酒味便扑鼻而来。这芳醇的酒味既带着历史的沉重与理性的思考, 也带着初阳春草的清新和炎炎夏日的热情, 更带着深秋收获的喜悦和寒冬腊月的凄凉, 五彩缤纷, 迷人眼目。通读全书, 我觉得此书有这样几个特点:

其一, 全书体制大、 体例新颖、 资料翔实。相对市面上已有的有关酒文化或与酒有关的著作, 真正从文化学的角度来审视和评价酒的尚嫌不够。该书则在宏观的层面上对酒文化进行了系统性的把握, 不仅从酒文化的历史、 内涵、 载体、 功能, 政治形态、 经济形态、 道德形态、 美学形态、 人文形态和精神形态进行了全方位、 多角度的审视和描写, 而且还从酒的形而上的“道”和形而下的“器”, 特别是从文化学的角度对酒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阐述, 更侧重于酒对中国社会民间生活的影响, 洋洋洒洒数10万字, 分为10章, 内容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体系上包括酒的起源与发展、 酒与中国政治、 酒与社会生活、 酒与文学艺术、 酒诗酒词欣赏、 古今名士与酒、 中国酒令、 酒与健康、 酒的酿造科学、 宴饮礼仪及技巧等, 可谓多专业文理相渗。作者通过丰富有趣的生活场景和朴素的语言, 将5000多年来的酒文化尽现笔端, 既对酒的历史作了回顾, 分析其文化源头, 演变轨迹, 又着眼于纵向探索, 寻找其发展趋势和前景; 还给中国酒文化对社会方方面面的作用进行了中肯的定位, 说酒“之于政治, 是风向标。之于经济, 是活力素。之于军事, 是动员令。之于儒林, 是灵感源。之于社交, 是黏合剂。之于生活, 是晴雨表。”可谓琳琅满目, 花团锦簇, 美不胜收, 全面而有韵有趣地展示了我国绚丽多彩的酒文化。

其二, 实用性强。作者通过采访调研和查阅文献等多种方式搜罗了中国从古至今的趣味酒令、 酒中权术、 酒桌礼仪、 酒风酒俗、 酒与健康和饮酒禁忌等为人处世必知的学问, 可读可赏, 可阅可查。作者这样把知识性、 学术性、 娱乐性、 趣味性和实用性熔为一炉, 集经典文化与通俗文化、 学术研究与日常生活于一体, 更有益于博大精深的中国酒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其三, 很富收藏价值。该书精选和引用了很多古今著名酒诗、 酒词、 酒曲、 酒散文、 酒小说、 酒联成语、 酒书法绘画、 酒戏剧、 酒影视、 酒杂术等酒与文学艺术的名作和精典的考古发现, 篇篇可吟可诵, 事事有凭有据, 脍炙人口, 流传千古。

我相信, 读者从这本书当中, 不仅可以体会到中国传统酒文化的深层意韵, 而且更可以领略到中国传统酒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国酒文化》这本书, 不仅是我们了解中国传统酒文化的一本好书, 更是进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部好教材!

在《中国酒文化》这本书即将付梓之际, 蒋雁峰教授嘱我作序, 我欣然应允, 写下如上文字, 算作是不是序言的序言。读者要真正了解中国传统酒文化, 还需请读者登堂入室, 看看《中国酒文化》这本书, 一定会有不菲的收获和多一分格外的醉意。



张国骥: 中共湖南省委委员, 湖南省人大常委, 湖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历史学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从事党政管理工作多年, 曾任省教育厅副厅长兼机关党委书记, 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 著述丰硕, 在学术界影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