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以来, 改革开放带来了多元世界, 人们在物质文化得到提高和满足后, 开始注重对精神文化的需求。特别是春节、 端午、 中秋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后, 每逢传统节日, 赶回家团聚、 探亲、 祭拜的人越来越多。在悠久的历史中所形成的节日文化, 是祖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早已深深融入到我们的思想里。 中华节日也是对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的一次又一次诠释, 它像一条从远古流来又向未来流去的大河, 永无止息。
在欢度和庆祝传统节日的同时, 探寻节日文化的印记, 不仅可以使我们了解并传承这一优秀传统文化所形成的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又提醒着我们哪些传统的民族文化正在现代文明的匆匆脚步中被遗忘。
节日文化的起源和形成, 是人们对四季循环周期的认识。 古人首先认为四季变化和一切自然现象均是天地诸神支配的结果, 后来在太阳不停运转的过程中发现、 总结规律, 把禾谷成熟一次称之为一年。在这一年中又根据天文、 气候和物候分成24个节气, 每一个节气表示一个时间段。我们的传统节日是伴随着二十四节气而产生的, 具有一种不自觉的信仰意识和精神制约力, 每一个节日也是一年中民间习俗的节点, 每一个节日均包含着天文、 气象和物候的知识。
每一个传统节日都被赋予了起源、 发展和传说故事, 每一个故事都体现了古人的情怀和兴趣。 古人创造节日文化的目的, 一方面是为了规范节日的行为, 另一方面则是享受节日的快乐。
在外来文化中的节日习俗不断在我国升温的背景下, 传统节日的魅力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减退的现象, 已经引起国人的反思。翔实记录、 认真研究和宣传继承自己的民俗文化, 是每一个关心、 爱护传统文化的人的职责。
传统节日作为一种传统的民俗文化已形成数千年之久。各种版本的传说、 典故、 记载数不胜数, 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多元性。在编写过程中, 作者取各种版本之精华, 集大家之共识, 尽自己之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