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是用量仅次于钢铁的第二大金属, 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铝电解工业不仅是我国重要基础材料产业, 在世界上也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自2002年以来, 我国电解铝产量连续位居世界第一, 2007年我国电解铝产量1258.8万吨, 2008年1310.5万吨, 2009年1296.4万吨, 约占全球总量的40%。2011年我国原铝产量飙升至1778.6万吨, 较2010年增长10.2%, 占世界总产量4340万吨的41%。
铝电解工业的快速发展已带来了巨大的节能减排压力。原铝的生产迄今仍沿用Hall-Héroult工艺, 电解过程消耗大量电能的同时, 不断消耗炭素阳极, 排放二氧化碳、 碳氟化合物等温室气体。2006年, 世界铝电解工业综合能耗达3460.43亿千瓦时, 约占世界发电总量的2%, 我国能耗1356亿千瓦时占全国总发电量的5%。2007年以来我国电解铝年能耗1800~1900亿千瓦时, 占全国总发电量的6%~7%, 年温室效应气体(CO2和CFn)的排放量约为1亿吨等效CO2, 占全国总量的2%。
现行铝电解技术的节能减排的潜力已接近极限, 开发基于惰性电极材料的节能型铝电解技术是提升和改造铝电解工业的根本途径, 可以实现电解过程温室气体零排放和大幅度节能目标。美国能源部2003年度《铝工业技术指南》中将其列为今后20年最优先的研发课题。清洁节能铝冶金新工艺、 新技术与新装备的开发也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优先主题“(1)工业节能、 (13)综合治污与废弃物循环利用、 (28)流程工业的绿色化自动化及装备”的重要内容。世界主要铝业公司也都将基于惰性电极的铝电解新工艺视为21世纪铝电解工业进步的技术关键, 中国铝业公司更将其列为十大核心研发技术之首。节能减排铝电解新技术由惰性电极(阳极和阴极)、 新型电解质、 新型槽结构和电解新工艺等要素系统集成,其中替代消耗性炭素阳极的惰性阳极材料技术是最大的难点。
“惰性阳极”这一思想虽然早在100余年前Hall-Héroult工艺发明之时便已诞生, 显著进展却发生在近30年。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 政府、 铝业公司、 科研院所、 高校等机构相继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 以期在该领域占领先机。国外主要研究机构有美国铝业公司、 瑞典Moltech公司、 俄罗斯铝业公司、 加拿大铝业公司、 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 挪威科技大学、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等, 国内主要研究单位有中南大学、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东北大学、 贵州大学等。惰性阳极的研究目前已进入工程化试验阶段, 美国铝业公司和雷诺兹金属公司等在美国能源部的资助下, 进行了25天的6 kA级金属陶瓷惰性阳极电解试验; Moltech公司进行了4 kA级合金惰性阳极电解试验, 并提出进一步扩大试验的技术原型。以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南大学为牵头单位的联合研究团队在863计划的资助下, 2006年年初开展了28天的4 kA级金属陶瓷惰性阳极的电解试验, 2011年进一步集成惰性阳极、 惰性可湿润性阴极、 新型低温电解质等研究成果, 建造20 kA级新型的惰性电极低温铝电解槽, 开展了持续时间109天、 最低电解温度约860 ℃的铝电解试验。
铝电解是发生在冰晶石-氧化铝熔体中的电化学反应过程, 对电极材料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作为惰性阳极材料, 要求能够耐受电解质熔体的腐蚀, 在熔体的溶解度小; 耐受新生态氧的渗蚀; 有良好导电性; 抗热震性强, 不易脆裂; 易加工成形, 易与金属导杆连接; 原料易得, 而且价廉, 等等。重点关注的材料体系有3类, 氧化物陶瓷、 金属(合金)和金属陶瓷。金属陶瓷兼顾氧化物陶瓷的强耐腐蚀性、 良好热稳定性、 抗氧化性和金属的良好导电性及抗热冲击性等优点, 被认为是最具工业应用前景的惰性阳极材料。典型的金属陶瓷材料是尖晶石型氧化物陶瓷与合金的复合材料, 以铁酸镍尖晶石为主陶瓷相、 铜或/和镍作为金属相的金属陶瓷材料是其中典型代表, 该类金属陶瓷具有优良的电极性能。
这是国内第一部铝电解惰性阳极材料技术专著, 概述了铝电解技术及电极材料的近年发展, 对比了炭素阳极和惰性阳极的电化学过程, 详细介绍了以铁酸镍基金属陶瓷为代表的惰性阳极材质构成与优化、 电极性能、 电解腐蚀机制、 惰性阳极铝电解槽与低温电解工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尤其是中南大学研究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
铝电解惰性阳极材料的研究得到了国家“973”计划、 国家“863”计划和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经费支持。中南大学取得的惰性阳极材料技术研究成果得益于黄伯云院士和刘业翔院士的悉心指导, 也包含了与中南大学冶金学院李劼教授研究团队合作研究的成果。金属陶瓷惰性阳极工程化铝电解试验研究的开展, 是在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郑州轻金属研究院李旺兴院长精心组织, 相关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齐心协力下完成的。作者由衷感谢国家新材料技术和铝电解领域有关的各级领导和专家对惰性电极铝电解技术研究的关心、 支持和鼓励。本书撰写过程中, 课题组的甘雪萍、 何汉兵、 陶玉强、 马莉等同事认真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 作者也表示真心感谢。
本书属于《有色金属理论与技术前沿丛书》系列, 出版承蒙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的资助。
作者希望本书的出版能为惰性阳极工业化应用和铝电解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书中阙失疏漏之处, 敬祈读者不吝指正为幸。
周科朝
2012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