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中心
图书中心
新书推荐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图书中心 -> 新书推荐 -> 正文
生命与环境
  • 【作者】:范太华,朱颖
  • 【出版时间】:2012-05
  • 【字 数】:(千字)
  • 【定 价】:¥34.00(元)
  • 【出 版 社】:中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487-0515-4
  • 【页 码】:(页)
  • 【开 本】:16开
本书的目的是告诉读者要珍爱生命、 保护环境。这不是新话题, 生物科学、 生物信息学、 环境科学是本书的主要内容。只是本书将面拓宽了一些, 延伸了一些, 例如作为大环境, 增加了一些天文学知识; 作为健康, 增加了食品科学相关内容, 并在衰老与死亡问题上多说了几句; 作为生命系统信息处理, 增加了与感觉、 知觉、 表象等感性认识有关的心理学叙述; 作为现代环境理论, 增加了环境伦理、 环境道德、 环境审美等较时尚的谈论。可见, 本书不完全是简单通俗的科普读物, 趣味性不是本书的主要追求。

第1章 生命存在的空间(1)

1.1 宇宙的形成学说(1)

1.1.1 古代的宇宙模型(1)

1.1.2 中世纪的宇宙模型(2)

1.1.3 近现代的宇宙模型(2)

1.2 恒星与星系(5)

1.2.1 恒星(5)

1.2.2 星系(9)

1.3 太阳系及其天体(11)

1.3.1 太阳系(11)

1.3.2 太阳(12)

1.3.3 太阳系中的行星(14)

1.3.4 太阳系中的天然卫星(19)

1.4 地球(20)

1.4.1 地球的运动、 形貌与构造(20)

1.4.2 地球的形成与发展(25)

1.4.3 月球(27)

1.5 天文灾害与地质灾害(29)

1.5.1 天文灾害(30)

1.5.2 地质灾害(31)

第2章 生命的基础(36)

2.1 生命科学的建立与发展(36)

2.2 生命的特征(37)

2.3 生物大分子*(41)

2.3.1 生物大分子概念(41)

2.3.2 糖类(42)

2.3.3 脂类(44)

2.3.4 蛋白质(46)

2.3.5 核酸(51)

2.4 细胞(63)

2.4.1 细胞概述(54)

2.4.2 真核细胞的结构(55)

2.4.3 细胞分类(57)

2.4.4 细胞功能的实现方式*(58)

2.4.5 细胞生长与凋亡(60)

2.5 能量*(62)

2.5.1 热能和生物代谢(63)

2.5.2 细胞呼吸(64)

2.5.3 光合作用(66)

2.6 繁殖与遗传(68)

2.6.1 无性繁殖(68)

2.6.2 有性生殖(69)

2.6.3 染色体遗传学说(71)

2.6.4 染色体遗传疾病(77)

2.6.5 人类基因组计划(79)

2.6.6 基因工程(81)

第3章 生命的诞生与进化(86)

3.1 生命的诞生(86)

3.1.1 原始生物大分子的产生(87)

3.1.2 生命秩序起源(88)

3.1.3 细胞形成(89)

3.2 生物进化(90)

3.2.1 地球生物演化略史(90)

3.2.2 单细胞生物的繁衍(93)

3.2.3 多细胞生物的出现(94)

3.2.4 显生宙的生物演进(95)

3.2.5 生物大灭绝(97)

3.3 生命多样性(99)

3.3.1 物种及其分类(99)

3.3.2 生物界类(101)

3.4 生命形态及进化规律(110)

3.4.1 植物的形态结构(110)

3.4.2 动物的形态结构(117)

3.4.3 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119)

3.5 人类起源与进化(120)

3.5.1 人类起源研究(121)

3.5.2 现代人类起源学说(121)

3.5.3 人类的生物品格与社会品格(122)

3.6 生命体形成的人工介入(124)

3.7 对外星生命存在的探索(127)

第4章 人体的结构与人类健康(132)

4.1 人体的结构与功能(132)

4.1.1 消化系统与泌尿系统(133)

4.1.2 呼吸系统(135)

4.1.3 循环系统(135)

4.1.4 免疫系统(136)

4.1.5 神经系统(138)

4.1.6 内分泌系统(139)

4.1.7 运动系统(140)

4.1.8 生殖系统(141)

4.2 人类健康(141)

4.2.1 生命质量(141)

4.2.2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142)

4.2.3 遗传与人类健康(145)

4.2.4 食物与人类健康(147)

4.2.5 食品安全与人类健康(151)

4.2.6 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152)

4.3 重大疾病预防(154)

4.3.1 主要致病因素和病原体(154)

4.3.2 几种重大疾病简介及其预防(157)

4.4 衰老与死亡(162)

4.4.1 人体的衰老(162)

4.4.2 人体的死亡(163)

4.4.3 生命伦理问题(165)

第5章 生物信息传递与处理(167)

5.1 生物信息概述(167)

5.2 化学信号(169)

5.2.1 信号分子(169)

5.2.2 激素(169)

5.3 神经信号(173)

5.3.1 反射弧(173)

5.3.2 神经元(174)

5.3.3 神经信息的传递*(176)

5.3.4 远离毒品(178)

5.4 感官和外界信息输入(179)

5.4.1 味觉(179)

5.4.2 嗅觉(182)

5.4.3 视觉(184)

5.4.4 听觉(188)

5.4.5 触觉(191)

5.5 人类感性认识过程的信息传递与处理(194)

5.5.1 感性认识(194)

5.5.2 感觉(194)

5.5.3 知觉(196)

5.5.4 表象(198)

5.6 行为(200)

5.6.1 行为(200)

5.6.2 动物行为(203)

5.6.3 人类行为特点(209) 第6章 环境与生命(211)

6.1 环境(211)

6.2 个体生态与种群生态(213)

6.2.1 环境与生态因子(213)

6.2.2 温度、 水、 光对生命的影响(214)

6.2.3 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219)

6.3 种群(225)

6.3.1 种群的概念(225)

6.3.2 种群的特征(225)

6.3.3 种群数量动态(228)

6.4 群落生态(229)

6.4.1 群落的基本特征(230)

6.4.2 群落的形态结构(232)

6.4.3 群落的主要类型(233)

6.4.4 群落演替(235)

6.5 生态系统(237)

6.5.1 生态系统组成(237)

6.5.2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239)

6.5.3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239)

第7章 环境问题(244)

7.1 环境问题概念(244)

7.1.1 环境问题类别(244)

7.1.2 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245)

7.2 环境污染(247)

7.2.1 空气污染(248)

7.2.2 水体污染(249)

7.2.3 土壤污染(251)

7.2.4 固体废物污染(251)

7.2.5 物理性污染(252)

7.2.6 环境污染治理、 控制与预防(253)

7.3 环境破坏(254)

7.3.1 生态系统退化(254)

7.3.2 自然资源短缺与耗竭(258)

7.3.3 环境地质灾害(261)

7.4 人口与环境(263)

7.4.1 人口与人口过程(263)

7.4.2 人口发展状况(263)

7.4.3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269)

7.4.4 人口环境容量(270)

第8章 环境文明与和谐(273)

8.1 环境文明建设(273)

8.1.1 人类的环境观(273)

8.1.2 环境伦理观和环境道德(275)

8.1.3 世界环境日(277)

8.2 环境审美(278)

8.2.1 审美情趣(278)

8.2.2 自然景观审美(280)

8.2.3 人文景观审美(283)

8.3 世界遗产(284)

8.4 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大和谐(285)

8.4.1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建立(285)

8.4.2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286)

8.4.3 发展的终极目的(286)

附录(289)

附录一 部分名词中英文对照表(289)

附录二 部分人名中英文对照表(296)

参考文献(299)

我们都很忙。虽然经常抱怨很累, 但忙碌已经成了习惯, 一旦闲下来竟不知做什么为好, 大有休息比工作还累的感觉。究其原因, 是不理解生命, 以为生命的质量就是看谁更硬扎, 或者以为生命的目的就是看谁更强势, 因此无法体会、 更无法享受生命的柔性和弹性的那一面。

我们总觉得不顺心的事太多, 往往很烦人, 很纠结。尽管不断告诫自己要淡定、 要放得下, 而真的一旦“淡定”了, 似乎更烦人、 更纠结。究其原因, 还是不理解生命, 把功利、 炫耀看得比生命还重, 以过度占有为自豪与乐趣, 因此无法发现、 更无法欣赏生活中各种同样很美的浅色、 冷色乃至无色。

所以, 我们要谈谈生命——谈生命的由来, 谈生命的构成, 谈生命的机理, 谈生命的消亡。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能从宇宙的宏观去审视生命, 从分子的微观去研究生命, 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能从系统的角度去思考生命, 从和谐的立场去关注生命。在今天谈生命, 可谓天时、 地利、 人和。谈生命就不可能不谈环境, 因为生命离不开环境。环境是生命的容器, 没有环境, 生命就没有了着落。

当前, 生命科学、 环境科学都以前所未有的势头在发展, 新发现、 新理论、 新观点、 新要求、 新规定不断出现。例如国家于2008年出台了牙膏中二甘醇的测定标准, 2010年出台了化妆品中糖皮质激素药物的测定、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转基因食品的标识等新标准, 2012年又将PM2.5纳入强制监测范畴。生命科学、 环境科学与我们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在这方面, 谁还OUT, 谁就有可能受害。

关于生命科学的书并不少, 或详或略, 或专或俗, 内容侧重也颇多不同。但有一个事实, 就是都要求读者有一定的专门学科基础, 如力学、 无机化学、 生物化学等。这无形中拒绝了只有文科基础的读者, 核苷酸、 嘌呤、 腺三磷等名词会让他们犯困的情景不难想象。本书力图把这些容易“犯困”的读者聚拢过来, 力图让他们在这本书中能找到一些熟悉且喜爱的文字。即便实在避不开核苷酸、 嘌呤、 腺三磷时, 我们也尽量使它们有一点“文”的色彩, 即便读者会困也尽量困得轻一些。好在本书中这样的地方还不算很多, 主要在第2章和第5章中。如果实在困得厉害, 就不妨跳过这几段, 这对阅读后面的文字不会有太大影响。

本书的目的是告诉读者要珍爱生命、 保护环境。这不是新话题, 生物科学、 生物信息学、 环境科学是本书的主要内容。只是本书将面拓宽了一些, 延伸了一些, 例如作为大环境, 增加了一些天文学知识; 作为健康, 增加了食品科学相关内容, 并在衰老与死亡问题上多说了几句; 作为生命系统信息处理, 增加了与感觉、 知觉、 表象等感性认识有关的心理学叙述; 作为现代环境理论, 增加了环境伦理、 环境道德、 环境审美等较时尚的谈论。可见, 本书不完全是简单通俗的科普读物, 趣味性不是本书的主要追求。

本书的第1章、 第2章、 第5章、 第7章和第8章由范太华执笔, 第3章、 第4章和第6章由朱颖执笔, 全书由范太华统稿。编写过程中, 得到许多人的关心与支持, 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作者知识构成及水平之限, 书中或有舛误, 期待读者指正。

编 者 2012年4月于岳麓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