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中心
图书中心
新书推荐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图书中心 -> 新书推荐 -> 正文
精选新编戏剧故事
  • 【作者】:王毅,王婧之,刘竟
  • 【出版时间】:2012-02
  • 【字 数】:305(千字)
  • 【定 价】:¥22.00(元)
  • 【出 版 社】:中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487-0498-0
  • 【页 码】:(页)
  • 【开 本】:32开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浩如烟海,灿若星辰,是中国人民一笔不可或缺的宝贵精神财富。尤其是其中的经典名著,无论是诗、词、曲、赋,还是散文、小说、戏剧,不但以深邃的思想、博洽的内容、含蓄的主题、华丽的文辞为历代读者所倾倒,而且其中的叙事文学还以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抒情文学以优美的韵律为海内外的人们所喜爱。遗憾的是,由于年代久远,其文字的隔膜、文法的变迁、篇幅的宏大,给当代读者造成了较大的阅读困难。特别是对中等文化程度的读者或非中文专业的高等文化程度的读者而言,面对大部头的、文字艰深的古典文学名著,恐怕都是望而怯步的。

那么,作为一个出版人如何帮助广大读者解决这一难题呢?我们认为,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满足时代快节奏的需要,满足古代文学名著普及与传承的要求,要对一些特别优秀的古代文学著作进行改编。要改厚为薄,改长为短,改古为今,改难为易,以适应具有中等文化程度而又喜爱古典文学的工、农、商、学、兵等各阶层的读者,让他们在繁忙的工作和学习之余,茶前饭后之暇,浏览一下中国古代文学的概况,了解一点祖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这对提高国民文学素养,丰富百姓文化生活,应是大有裨益的。同时,为学业越来越重的中小学生们能更快、更多、更好地吸取古典文学的营养精华也提供了方便和可能。

为此,我们约请了几位多年从事古代文学教学、研究的教授、学者、作家,对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些有代表性的名著进行了改编,对它们或精选今译,或精选新编。精选今译的名著除了有精准的翻译和注释外,还有精到的点评和提示;精选新编的名著不是简单的压缩和删节,而是更精练更精彩的重新缩写。几经努力,最终编成了《精选今译诗词曲赋》《精选今译古文观止》《精选今译史记》《精选今译聊斋志异》《精选新编戏剧故事》《精选新编三言二拍》《精选新编三国演义》《精选新编水浒传》《精选新编西游记》《精选新编红楼梦》十种,以飨读者。

录窦娥冤(元·关汉卿)

1.窦天章卖女还贷(1)

2.赛卢医杀人赖债(3)

3.蔡婆婆引狼入室(4)

4.张驴儿仗势逼婚(6)

5.张老头贪嘴丧命(9)

6.弱寡妇对簿公堂(14)

7.桃太守糊涂断案(16)

8.窦娥冤感天动地(19)

9.屈死鬼显灵诉冤(21)

10.窦钦差审案昭雪(24) 赵氏孤儿(元·高明)

1.直言强谏遭冷眼 巧语奉承结欢心(28)

2.钮麂仗义放丞相 灵辄临危救恩人(30)

3.赵家灭族遭横祸 公主杀身救孤儿(32)

4.程婴箱底藏雏幼 韩厥府前放赵儿(35)

5.元帅黑心布密网 医生赤胆奔深山(38)

6.出世高人复入世 受孤义士再托孤(40)

7.以实为虚虚亦实 用真作假假如真(42)

8.程婴取义舍亲子 杵臼留贤捐老躯(44)

9.以画施教说身世 认贼作爹寓远谋(48)

10.廿年沉冤终雪耻 八位义士始传名(52)

西厢记(元·王实甫)

1.赴考书生寻旧友 偷闲游客遇娇娥(55)

2.为近花容称借住 因贪玉貌说搭斋(57)

3.两心借诗初传意 四目乘机再送情(58)

4.飞虎挥师抢美女 张生寄信搬援兵(60)

5.席间毁约恩成怨 月下弹琴凤和凰(62)

6.懵懂红娘当信使 机灵小姐约情郎(65)

7.好事未成反惹病 情书刚到即除灾(68)

8.大胆书生偷禁果 好心侍女说姻缘(70)

9.君瑞长亭别亲去 莺莺旅店入梦来(73)

10.博学者必得状元 有情人终成眷属(74) 汉宫秋(元·马致远)

1.王长者喜得凤女 毛钦差私谋钱财(78)

2.昭君骂贼遭迫害 元帝听琴遇佳人(80)

3.毛延寿卖国投敌 呼韩邪见像起心(82)

4.元帝怒斥匈奴使 单于威逼大汉朝(84)

5.思征战恨无大将 顾全局幸有贤女(87)

6.临离别梦萦故土 将去国情系君王(89)

7.离故土昭君出塞 送灞桥元帝别妃(92)

8.回旧室元帝落泪 去边界昭君惊魂(95)

9.想佳人单于迎艳 恋故土烈女沉江(97)

10.叛国贼长安送命 痴心郎后殿伤情(100) 琵琶记(元·高明)

1.高堂称寿 辞试不从儿别父
南浦嘱别 相亲难再妻送夫(102)

2.才俊登程 气度横空结众友
秀才应试 文章冠世压群雄(105)

3.奉旨招婿 拒婚不从恨相府
本意孝亲 辞官未允怒当朝(107)

4.蔡母嗟儿 力倦形衰思团聚
义仓赈济 身单影只遭欺凌(109)

5.强就鸾凤 状元无奈入罗帐
勉食姑嫜 孝妇有心食秕糠(111)

6.琴诉荷池 议郎望月忧父母
媳尝汤药 贞妇祝发葬公婆(113)

7.思家心切 伯喈大胆吐心事
爱夫情真 牛女婉言劝父亲(115)

8.一路辛劳 寺里道情感男女
两贤邂逅 府中清话结芝兰(118)

9.孝妇题真 翰墨关心试孝子
状元读诗 丹青入眼认前妻(121)

10.散发归林 夫唱妇随皆家去
颁诏奖孝 名高爵贵满门来(122) 中山狼(明·康海)

1.赵简子 领兵狩围惊野地
中山狼 带箭漏网走残阳(126)

2.躲追捕 老狼甘愿钻书袋
动怜悯 东郭好心救箭伤(128)

3.上大当 精细赵孟欠精细
作巧答 糊涂先生不糊涂(131)

4.露原形 残暴老狼张血口
存幻想 好心墨者论迂言(133)

5.逃老命 好心不得好心报
逞凶狂 恶兽终归恶兽行(136)

6.赌运气 墨者虔诚求老树
说冤情 杏桩愤怒斥园丁(138)

7.摆功劳 拉耜拖犁力壮后
诉委屈 剥皮削骨劲衰时(140)

8.遇救星 墨者捶胸诉苦状
做裁判 农夫拄杖听冤情(142)

9.露笑容 老丈三思设巧计
中圈套 凶狼再次钻书囊(145)

10.谢恩人 好话只于善友讲
得教训 仁慈莫对恶魔施(146) 精忠旗(明·冯梦龙)

1.岳飞刺背 精忠报国立壮志
若水效节 喷血骂贼死英雄(149)

2.钦召御敌 岳侯誓师勉将士
奸商议和 秦桧结党设阴谋(152)

3.御赐忠旗 岳侯挫寇传捷报
密传蜡丸 奸相怒捷恨岳飞(154)

4.秦桧定谋 金牌伪召失复地
群奸构诬 忠臣被逮困牢笼(158)

5.公心拒审 世忠义胆斥奸佞
肆意哭帝 岳帅赤诚盖英雄(160)

6.窗下画柑 秦桧挟私施黑手
狱中殉难 岳飞含愤赴黄泉(162)

7.触目冤情 施全怒贼行天道
满肚坏水 秦桧惊风酿鬼胎(164)

8.泰桧心虚 吹风少许犹惊恐
奸臣病殁 作恶多端必自毙(166)

9.岳庙香袅 香客夜来迷鬼
东窗事发 奸臣死去有余辜(168)

10.阴府无欺 忠奸自别报彻底
苍天有眼 存殁恩光旗高扬(170) 牡丹亭(明·汤显祖)

1.杜太守延师教女 老儒生人衙训徒(174)

2.游后园小姐惊艳 做怪梦丽娘思春(176)

3.寻旧梦忧思惹病 救娇娃忙乱求医(178)

4.伤春小姐丧魂魄 落魄书生逢救星(182)

5.公子后园得画像 丽娘郡舍会情郎(185)

6.情真意切生死恋 鬼助神帮阴阳欢(188)

7.寻父母潜走他地 求功名巧逢故人(191)

8.避兵祸夫妻分手 得天缘母女重逢(194)

9.陈老儒冒死见友 杜平章用智退兵(197)

10.弄尴尬翁婿见面 费周折家人团圆(199) 绿牡丹(明·吴炳)

1.假充斯文 胸无点墨结文会
真假脸面 家有巨财买浪名(202)

2.庭院赏花 婉娥脱口成佳作
本高跪地 小妹点头代笨兄(205)

3.诗无优劣 沈重秉公难定等
学有高低 白丁舞弊暗夺魁(208)

4.希潜无耻 真状元为假才子
瑶草有才 假五柳是真诗人(212)

5.小人得势 顾粲席间受奚落
大意失察 静芳帘后听讥诮(215)

6.痴人做梦 蛤蟆心随天鹅去
呆子抄诗 黄牛身露马脚来(218)

7.婉娥品诗 闺词选刻辨真伪
瑶草揭底 枪手捉刀分高低(221)

8.塞翁失马 谢英失馆复得馆
保姆索题 小姐品诗又评诗(223)

9.假方原假 假诗人终露丑态
真者是真 真才女始结连枝(225)

10.白日有梦 两呆应考谋美女
皇天无欺 四喜临门结良缘(229) 娇红记(明·孟称舜)

1.外甥拜舅 始见姣容即有意
表妹窥兄 初觑俊貌亦生情(231)

2.似隐似露 题诗四壁寓伤感
如迎如拒 唱和两联抚相思(234)

3.佳期喜定 心曲诉完成约会
好事多磨 花荫涨满作银河(237)

4.阴差阳错 偶贪酣睡皆因酒
意切思浓 忽起沉疴只为情(240)

5.甜事真甜 二情圣偷吃禁果
密情不密 两丫环暗捉贼赃(242)

6.正中下怀 申庆遣媒提好事
偏遭白眼 文瑞执意拆良缘(245)

7.买巫弄鬼 假病申生避远地
偷履招灾 真心婢女动痴情(248)

8.误拾鸾笺 多心情侣生间隙
跪盟毒誓 专意情郎表衷肠(250)

9.申家有幸 真才兄弟双双中
女鬼无形 假冒娇娘夜夜来(253)

10.恶霸明逼 生前无计结连理
神灵暗助 死后有情化鸳鸯(257) 风筝误(清·李渔)

1.佳节又逢圣旨来 喜上加喜
家乱未止蛮兵反 忧中有忧(260)

2.据地称雄意未足 洞蛮作乱
临时点将兵犹缺 招讨请兵(262)

3.琦仲应邀题律句 借题寄意
淑娟依命和回文 对景抒情(265)

4.韩生有意嘱纸鸢 代传爱意
纸鸢无心戏韩生 误落痴人(268)

5.爱娟妄想冒佳人 出乖露丑
琦仲诚心会美女 失魄惊魂(272)

6.状元看尽长安花 惟留遗憾
淫贼闹翻花烛夜 只审奸情(276)

7.神将天兵同拒敌 出神入化
痴蛮蠢贼齐攻城 弃甲丢盔(280)

8.奉圣旨初平贼众 运筹帷幄
出奇谋智破象群 立功蜀城(283)

9.同胞丑姐害靓妹 心同禽兽
异姓老爷帮干儿 义似君亲(286)

10.空费千般巧算计 人谋易误
无需百样胡支吾 天意难违(289) 长生殿(清·洪升)

1.天子玉环初相遇 禄山国忠始弄权(294)

2.天宝醉酒惹佳丽 玉环剪发劝君王(297)

3.玉环梦魂得仙乐 李幕月夜偷妙音(299)

4.旧妇偶承君王露 贵妃顿起妒嫉心(302)

5.长生殿欢歌正畅 安禄山战火已燃(305)

6.避叛逆明皇幸蜀 激乱军红粉飘零(308)

7.听秋雨明皇思妃 祭玉环生像流泪(311)

8.杨玉环魂荡大内 太真妃灵归仙班(314)

9.回旧地明皇移葬 想佳人奇士招魂(316)

10.感天神仙女指路 成正果李杨归仙(319) 桃花扇(清·孔尚任)

1.落第才子结复社 削职寺卿组戏班(322)

2.龙友热心成美事 侯生得意配佳人(326)

3.修书抚兵诚好意 却奁惹祸存灾星(329)

4.北地旧都忽失守 南明新主急登场(331)

5.青楼伴侣情期永 风月夫妻爱偏长(334)

6.移花接木成妙品 将李代桃扮新娘(337)

7.香君客宴骂奸佞 贞丽他乡遇故知(340)

8.复社文人落监狱 魏家小子害忠良(343)

9.救友未成身刎剑 防边乏力自沉江(346)

10.世事沉浮勤入眼 人生变幻懒关心(349)

附:古典戏剧阅读知识(351)

本书共刊载了戏剧故事十三个,都是依据元、明、清戏剧文本改编的。

关于改编的历史情况、性质、意义、原因等,我在本书总序中都已说过了,这里不再赘述。

中国的戏剧起源很早,学者们已追溯到原始社会的巫舞。在中国古代史记载中,对真人真事的模仿、拟人的史事、优伶的立言、娱神的歌舞、假面的使用等,都是戏剧的起源因素,而且相当的早,几乎与中国民族史同时存在。这是戏剧的萌芽期。

说唱艺术影响着戏剧唱腔的形式,说唱文学孕育着戏剧剧本。汉代乐府中有配管弦歌唱故事的民歌,发展到南北朝,形成了一种以一支曲子反复演唱,来叙述一个完整故事的艺术形式,称为“大曲”。隋唐时期有边唱边讲的表演形式叫“俗讲”,它的唱本称为“变文”。到宋代,变文演变成鼓子词。北宋中叶,在鼓子词的基础上产生了“诸官调”。但这些都不是戏剧,而是说唱艺术。

从表演的角度说,先秦的倡优,唐代的“参军戏”,也不是戏剧,因为它没有具备剧本、观众、剧团、乐队、舞台布景等等戏剧必需的条件。

中国最早的戏剧,是“南戏”,又称“戏文”,由宋杂剧、唱赚、宋词以及里巷歌谣等综合发展而成。明祝允明说:“南戏出于宣和之间的南渡之际,谓之‘温州’杂剧”。(《猥谈》)徐谓《南词叙录》称:“南戏始于宋光宗朝,永嘉人所作《赵贞女》、《王魁》二种实首之,距今八百多年。

为什么中国的戏剧孕育的时间这么长,发展这么缓慢?为什么远较历史上文明古国如希腊,晚出多至一千年之久?为什么同本国的其他文学形式如诗、词、歌、赋、文等相比,更要晚出得多?其中的原因当然是复杂的。现在虽还没有得出结论,没有一致的看法,但学者们已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我这里不想全面论述,只就其中一点谈点看法。

中国古代戏剧的晚出,我以为是因为中国人自己给自己出难题,设置障碍。这是从现存古代戏剧文本反推得出的结论。

现存的古代剧本,不论是杂剧还是传奇,几乎都是一样的繁复琐碎、诗韵兼全、文词优美、含蓄委婉、官调严密。加上极困难的舞台表演艺术、象征的配合等,制作是相当困难的。这种形式的戏剧,作为戏之一个品种,并无不可,问题是中国古代戏剧清一色的如此,几无例外,恐怕就成问题了。

首先,从戏剧创作的角度看,在韵律平仄尚不统一,说唱艺术尚不流行,叙事文学尚不发达的汉唐以前,如何去制作戏剧?何况那时还有严格的禁律:“作淫声、异服、奇技、奇器以疑众,杀!”(《礼记·王制》)《管子》、《商君书》、《荀子》、《墨子》都有类似的意见,有文化的封建士大夫们有谁愿意去冒这个险?“作淫声、异服、奇技、奇器”,几乎包含了戏剧的方方面面。要避开这些苛刻到杀头的禁律,还有什么戏剧可言?这就是戏剧晚出的原因之一了。

第二,从演出的角度看,现在流传下来的古代剧本,不用说现今无法演出,硬要搬上舞台,观众也无法欣赏,即使在剧本出现的当代,恐怕也是演不出、看不懂的,因为古代剧本官调严格,文辞艰深,特别是文人的剧本,还加上典雅的曲词、深奥的典故,似乎是不难倒观众不罢休。其实,完全合律的剧本少见,因为要达到韵律上的要求,即算在元明清时期亦非易事。改编《琵琶记》的高明,深感格律之难,故在剧本的开头就说“休论插科打诨,也不寻官数调”。这里只举围绕汤显祖《牡丹亭》的改编来谈谈。

汤显祖的《牡丹亭》,从来就认为是戏剧中的杰作,问世后“几令《西厢》减色”。但这个剧却很难演唱,表演上的难度且不说,从唱的角度来说就很难。如真要搬上舞台,就得改编。当时就有沈璟、吕玉绳、臧晋叔、冯梦龙等对此剧进行改编,主要改动了一些不合音律、难以听懂的地方。沈璟认为:《牡丹亭》文辞优美,但难唱难懂,故要改动,“宁使时人不鉴赏,无使人挠喉捩嗓”。这使汤显祖很恼火,他在给吕玉绳的信中说:“彼(指沈璟)恶知曲意哉!余意所至,不妨拗折天下人嗓子。”在给罗章二的信中又说:“《牡丹亭记》要依我原本,其吕家改的,切不可从!虽是增一二字以便俗唱,却与我原作的意趣大不同了。”谁是谁非,这里不作评说,我只想借此说明:古代剧本(包括名作)即在创作的当代,也难直接搬上舞台,更不用说隔代了。到清代,李渔批评说:“《惊梦》(《牡丹亭》第十出)首句云‘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以游丝一缕,逗起情思。发端一语,即费如许深心,可谓惨淡经营矣。然听歌《牡丹亭》者,百人之中有一二人解出此意否?……字字俱费经营,字字皆欠明爽。此等妙语,止可作文字观,不得作传奇观。”(《闲情偶寄·词曲部·词采》)

其实,“止可作文字观(可供阅读的案头之曲),不得作传奇观(可供演出的戏剧脚本)”,又何止一部《牡丹亭》?今天看来,所有的古代戏剧部部如此:只能用来阅读,不能用来演出。

第三,从流传的角度看,中国古代戏剧的这种过分文学化、繁复而高度困难的艺术品,自然影响流传。一个戏剧文本问世,在其当代就很难演出,要在舞台上传播就更加难,而隔代流传几乎是不可能的。在古代,戏剧文本作为案头之曲,其流传是可能的(除非统治者强行查禁);作为场上之曲在舞台上传播,则是很难的,除非加以改编。所以古代改编本特多,一个优秀剧目,其后来的改编本可能有几个、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如《西厢记》、《牡丹亭》、水浒戏等。

正因为古代戏剧如此难读,所以我们也来一个改编。当然,我们的改编不是为演出,而是为阅读。

中国古代戏剧尽管有不足,但无论如何也否认不了它是一座光耀古今中外的艺术殿堂。它以独具的形式、精湛的内容、璀璨的异彩彪炳千秋。我们不能奢望今天能再现昔日戏剧的辉煌,也不能希求搬演杂剧、传奇,但至少也该让青少年一代了解、熟悉、继承乃至发扬这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对中国青少年朋友而言,我们只是早一步在中国古代戏剧这座艺术殿堂畅游了一番。如今,我们愿意为青少年朋友当向导,在艺术殿堂中摄取十几个代表之作,加以介绍,以引发青少年朋友的兴趣。但真正要感受昔日的辉煌,还靠青少年朋友们亲身到艺术殿堂中去体验一番。

还要说明一句,《汉官秋》、《牡丹亭》、《长生殿》三剧是由我的硕士生刘竟(现为浙江大学文学院博士生)改编的;《西厢记》、《绿牡丹》、《娇红记》三剧是由我的女儿王婧之(现为华东师大中文系硕士生)改编的。他二人根据我的要求写成初稿,我略作加工而成。

在改编过程中,我们遵循忠实于原作的原则,尽可能地保留原作的风貌。但也考虑到时代、篇幅的因素,多有删削,亦偶有增添。不当之处,还请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