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中心
图书中心
新书推荐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图书中心 -> 新书推荐 -> 正文
锌粉及合金锌粉生产
  • 【作者】:郭天立
  • 【出版时间】:2010-12
  • 【字 数】:255(千字)
  • 【定 价】:¥41.00(元)
  • 【出 版 社】:中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487-0159-0
  • 【页 码】:152(页)
  • 【开 本】:16开
锌粉及合金锌粉, 是铅锌产业重要的产品之一。近年, 伴随着我国铅锌产业的蓬勃发展, 锌粉及合金锌粉的产能也迅猛增长。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节能降耗, 将成为该产品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重要课题。本书从基本原理出发, 侧重生产应用, 对我国锌粉及合金锌粉的生产技术现状做了系统的介绍。重点介绍了蒸馏锌粉生产、 精馏锌粉生产、 冶金还原用电炉锌粉生产、 冶金还原用喷吹锌粉生产、 碱性电池锌粉生产等技术的原理、 工艺流程、 主要设备特点、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及操作经验。同时也介绍了相关的粉末冶金知识及生产中的安全防护等。
第1章 概 论1
1.1 粉体材料的界定1
1.2 粉体材料的主要性能2
1.2.1 颗粒形状2
1.2.2 粒度和粒度组成2
1.2.3 比表面积3
1.2.4 松装密度和振实密度4
1.3 粉体材料的生产方法4
1.3.1 机械粉碎法4
1.3.2 雾化法5
1.3.3 电解法5
1.3.4 还原法5
1.3.5 液相法5
1.3.6 气相法5
1.4 锌粉的分类与用途5
1.5 锌粉的主要生产方法6
1.5.1 冶金还原用锌粉的生产方法6
1.5.2 化学电源(干电池)用锌粉的生产方法8
1.5.3 化工防腐用锌粉的生产方法8
1.6 锌粉标准8
1.6.1 标准范围8
1.6.2 引用标准8
1.6.3 标准要求9
1.6.4 试验方法10
1.6.5 检验规则10
1.6.6 包装、 标志、 运输和贮存等10
1.6.7 锌粉化学成分的测定11
1.7 锌粉的粒度分级11
1.7.1 分级原理11
1.7.2 锌粉分级技术17
第2章 蒸馏锌粉生产19
2.1 蒸馏原理19
2.2 熔析原理20
2.3 蒸发凝聚法原理21
2.3.1 金属的蒸发规律21
2.3.2 蒸气形核理论24
2.3.3 粉末的生长机理25
2.3.4 粉末的粒度特征26
2.3.5 提高粉末产率的方法26
2.4 原料27
2.4.1 蒸馏锌27
2.4.2 高镉锌提镉后的粗锌29
2.5 蒸馏锌粉生产工艺31
2.5.1 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31
2.5.2 主要技术条件31
2.5.3 产品品质及控制31
第3章 精馏锌粉生产34
3.1 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34
3.2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38
3.3 原料及产品38
3.4 岗位技术条件及操作38
3.4.1 加料岗位38
3.4.2 B#锌岗位39
3.4.3 筛粉岗位39
3.4.4 调整岗位40
3.5 开、停炉操作41
3.5.1 开炉操作41
3.5.2 停炉操作41
3.5.3 更换导锌管42
3.6 炉体砌筑42
3.6.1 炉体砌筑规定42
3.6.2 塔盘砌筑规定43
3.6.3 耐火混凝土及砌筑塔盘用灰43
3.7 精馏法的优点44
3.8 技术发展方向44
3.8.1 提高锌粉产量44
3.8.2 分级技术多样化45
第4章 冶金还原用电炉锌粉生产46
4.1 基本原理47
4.1.1 氧化锌还原反应的热力学47
4.1.2 氧化锌还原反应的动力学50
4.1.3 锌蒸气的冷凝51
4.1.4 冶金炉渣52
4.1.5 炼锌矿热电炉内的主要化学反应分析54
4.2 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58
4.2.1 工艺流程58
4.2.2 炉料准备及配料58
4.2.3 矿热电炉熔炼及锌粉冷凝62
4.2.4 煤气回收77
4.3 电炉锌粉生产实践77
4.3.1 开炉准备77
4.3.2 烘炉78
4.3.3 电炉的开炉与停炉80
4.3.4 正常生产操作与控制82
4.4 技术经济指标92
4.4.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92
4.4.2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控制94
4.5 技术发展方向96
第5章 冶金还原用喷吹锌粉生产98
5.1 双流雾化法原理99
5.2 冶金还原用锌粉的性能要求101
5.3 工艺流程102
5.4 主要设备103
5.4.1 反射炉103
5.4.2 工频感应电炉105
5.4.3 沉降仓106
5.4.4 布袋收尘器106
5.4.5 锌粉筛分机106
5.4.6 离心风机107
5.4.7 喷枪107
5.4.8 锌粉输送机107
5.4.9 空压机107
5.5 关键操作108
5.5.1 反射炉升、降温操作108
5.5.2 反射炉司炉操作108
5.5.3 工频感应电炉司炉操作109
5.5.4 加料操作110
5.5.5 喷粉操作110
5.5.6 喷嘴的安装111
5.5.7 风压控制111
5.5.8 扒渣操作111
5.5.9 锌粉输送操作111
5.5.10 特殊情况处理112
5.6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及控制112
5.6.1 锌粉直产率113
5.6.2 锌粉回收率113
5.6.3 能耗113
5.7 产品品质及控制114
5.8 各种锌粉在冶金还原应用实践中的对比114
5.9 技术发展方向115
第6章 碱性电池锌粉生产116
6.1 碱性电池锌粉物理化学性能116
6.1.1 碱性电池116
6.1.2 碱性电池主要用途和应用前景116
6.1.3 碱性电池基本原理117
6.1.4 相关基础知识118
6.1.5 碱性电池锌粉物理化学性能120
6.2 碱性电池锌粉发展方向122
6.2.1 生产技术发展方向122
6.2.2 市场需求发展方向122
6.3 碱性电池锌粉制造基本方法123
6.3.1 电解法123
6.3.2 雾化法126
6.4 性能检测139
6.4.1 物理化学性能检测139
6.4.2 电池性能检测143
6.5 包装储运147
第7章 锌粉生产中的安全防护
7.1 粉体材料生产中安全防护的一般知识148
7.1.1 粉体的爆炸性148
7.1.2 粉末生产中的防爆措施148
7.1.3 粉尘的毒害及防护148
7.2 锌粉生产中的安全防护149
7.2.1 锌粉的危险性149
7.2.2 锌粉的急救措施149
7.2.3 锌粉的储存149
7.2.4 锌粉运输和包装150
7.2.5 锌粉泄漏应急处理150
7.2.6 操作注意事项150
参考文献151

锌粉及合金锌粉, 是铅锌产业重要的产品之一。近年, 伴随着我国铅锌产业的蓬勃发展, 锌粉及合金锌粉的产能也迅猛增长。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节能降耗, 将成为该产品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重要课题。

本书从基本原理出发, 侧重生产应用, 对我国锌粉及合金锌粉的生产技术现状做了系统的介绍。重点介绍了蒸馏锌粉生产、 精馏锌粉生产、 冶金还原用电炉锌粉生产、 冶金还原用喷吹锌粉生产、 碱性电池锌粉生产等技术的原理、 工艺流程、 主要设备特点、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及操作经验。同时也介绍了相关的粉末冶金知识及生产中的安全防护等。

本书共分7章, 第1、 7章由郭天立(中冶葫芦岛锌业股份公司)编写, 第2、 3章由徐红江(中冶葫芦岛锌业股份公司)编写, 第4章由熊家政、 赵涛、 鲁志昂(株洲火炬工业炉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编写, 第5章由杨如中(中冶葫芦岛锌业股份公司)、 郭天立、 李勇(株洲火炬工业炉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编写, 第6章由周炳利(辽宁省葫芦岛市经济合作办公室)编写。

本书适用于锌粉生产企业的工人、 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也可供大、 中专学校、 职业培训学校的教师和学生以及相关研究、 设计人员参考。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 中南大学出版社领导和编辑们给予了非常具体的指导和帮助, 也得到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葫芦岛锌业股份公司、 株洲火炬工业炉有限责任公司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 特别是周炳利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了大量的工作, 所有编者都表现出了极好的合作精神。在此, 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受编者工作范围和技术水平的限制, 书中难免有错误和片面之处, 敬请广大读者和同仁提出宝贵意见。

郭天立

2010-11-11

有色金属是重要的基础原材料, 广泛应用于电力、 交通、 建筑、 机械、 电子信息、 航空航天和国防军工等领域, 在保障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新世纪以来, 我国有色金属工业持续快速发展, 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有色金属生产国和消费国, 产业整体实力显著增强, 在国际同行业中的影响力日益提高。主要表现在: 总产量和消费量持续快速增长, 2008年, 十种有色金属总产量2 520万吨, 连续七年居世界第一, 其中铜产量和消费量分别占世界的20%和24%; 电解铝、 铅、 锌产量和消费量均占世界总量的30%以上。经济效益大幅提高, 2008年, 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预计2.1万亿以上, 实现利润预计800亿元以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加快, 2005年已全部淘汰了落后的自焙铝电解槽; 目前, 铜、 铅、 锌先进冶炼技术产能占总产能的85%以上; 铜、 铝加工能力有较大改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自主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50 kA、 400 kA大型预焙电解槽技术处于世界铝工业先进水平, 并已输出到国外; 高精度内螺纹铜管、 高档铝合金建筑型材及时速350 km高速列车用铝材不仅满足了国内需求, 已大量出口到发达国家和地区。国内矿山新一轮找矿和境外矿产资源开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现有9大矿区的边部和深部找矿成效显著, 一批有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在海外资源开发和收购重组境外矿山企业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有效增强了矿产资源的保障能力。

2008年9月份以来, 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 产品价格暴跌, 市场需求萎缩, 生产增幅大幅回落, 企业利润急剧下降, 部分行业已出现亏损。纵观整体形势, 我国有色金属工业仍处在重要机遇期, 挑战和机遇并存, 长期发展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今后一个时期, 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以控制总量、 淘汰落后、 技术改造、 企业重组、 充分利用境内外两种资源, 提高资源保障能力为重点,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促进有色金属工业可持续发展。

实现有色金属工业持续发展, 必须依靠科技进步, 关键在人才。为了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培养一大批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人才和高技能的技术工人, 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牵头, 组织中南大学出版社及有关企业、 科研院校数百名有经验的专家学者、 工程技术人员, 编写了《中国有色金属丛书》。《丛书》内容丰富, 专业齐全, 科学系统, 实用性强, 是一套好教材, 也可作为企业管理人员和相关专业大学生的参考书。经过编写、 编辑、 出版人员的艰辛努力, 《丛书》即将陆续与广大读者见面。相信它一定会为培养我国有色金属行业高素质人才, 提高科技水平, 实现产业振兴发挥积极作用。

康义

2009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