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化学电源, 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自1859年普兰特(R.G.Plante)试制成功铅酸电池、 1868年法国勒克朗谢(G.Leclance)制成锌锰干电池以来, 化学电源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历史, 现已形成独立完整的科技与工业体系。 全世界已有1000多种不同系列和型号规格的电池产品。 化学电源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的方便能源。 今天, 人造卫星、 宇宙飞船、 火车、 汽车、 潜艇、 鱼雷、 军用导弹、 火箭、 飞机, 哪一样都离不开电源技术的发展。 电源技术的进步, 大大加速了现代移动通讯、 家用电器乃至儿童玩具的发展速度。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为了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 对新型化学电源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可以预言, 产量大、 价格低、 应用范围广的锌-锰电池、 铅酸蓄电池仍将占有世界上电池的大部分市场, 而性能优越的锂离子电池、 金属氢化物-镍电池、 可充无汞碱性锌-锰电池、 燃料电池将是21世纪最受欢迎的绿色电池并挤占电池市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电池技术的发展, 以电池为能源的电动汽车将逐步取代部分燃油汽车, 新型化学电源的时代已经到来。
本书在阐明化学电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基础上, 系统地叙述了锌-锰电池、 铅酸蓄电池、 镉-镍电池、 氢-镍电池、 锂电池、 固体电解质电池、 燃料电池的电化学原理和制造技术, 反映了新型高能金属氢化物-镍电池、 锂离子电池、 可充无汞碱性锌-锰电池、 燃料电池的最新技术成果。
全书共分12章, 李新海撰写第6章和第12章, 杨松青撰写了第2章和第10章, 其余各章及附录由郭炳焜撰写并负责全书统稿。 王志兴参加了第6章, 彭文杰、 郭华军参加了第12章的部分撰写工作。
本书是作者在多年的教学和从事新型化学电源的研究开发的基础上写成的。 在编写本书过程中, 作者参考了国内外有关专著、 近10年电池刊物的文献和电池生产厂家的技术资料, 引用了参考文献中的部分内容、 图表和数据, 在此特向书刊的作者表示诚挚的谢意。
本书是在中南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出版的。 作者对他们的关心和辛勤劳动, 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 书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和不妥之处, 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著者
2000年4月
第2版前言
《化学电源——电池原理及制造技术》第1版自2000年出版后, 深受读者的欢迎和厚爱, 已前后四次重印。
从本书第1版出版至今的10年时间当中, 国内外电池行业又经历了一个大发展时期, 传统电池的技术不断完善, 新型高能环保型电池技术突飞猛进, 并开始走向产业化、 商品化。
为了满足读者的要求, 本书第2版及时总结了化学电源的最新理论和技术成果, 在第1版的基础上, 第6章氢-镍电池增加了新的内容, 第8章锂离子电池新增了多元复合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8.3.3节)和新型正极材料LiFePO4(8.3.4节), 新增了第12章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第13章电化学电容器。
本书第2版共14章, 杨松青撰写第2章和第10章, 彭文杰、 郭华军撰写第14章, 王先友撰写了第6章的6.3.9节, 其余各章及附录由郭炳焜撰写并负责全书统稿和加工修改。
本书是作者多年从事化学电源的教学和科研的总结, 在编写本书第2版过程中, 作者参考了2000年以来国内外有关文献和专著, 书中引用了参考文献中的部分内容、 图表和数据, 特向书刊的作者表示诚挚的谢意。
本书第2版是在中南大学出版社的鼓励和帮助下出版的。 在编写本书过程中, 得到了许多专家、 学者的支持和帮助, 陈白珍教授对新增的章、 节进行了认真的审阅, 陈亚博士协助收集专题资料和参加书稿校对, 对他们的关心和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 特别是对新型电池的生产实践经验不足, 书中难免会出现错误和不妥之处, 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著者
2009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