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是为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学习会计学的理论和方法而编写的。对于经济类、管理类的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毕业后不从事会计工作,但会计却作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和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是从事经济与管理工作的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性知识,因此作为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学习一些会计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编写的这本《会计学》教材,吸收了国内外最新出版的同类教材的优点,并结合作者们在长期的《会计学》教学实践,力求使本教材具有实用性、新颖性、清晰性和可选择性等特点。
(1)实用性。我们在编写该教材时,牢牢记住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与会计专业学生所用教材的区别。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是从管理的角度学习会计,对会计信息的产生过程只要了解就可,而运用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和预决策才是其重点。该教材的分析与预决策部分较详细,而会计信息的产生过程却较简洁,主要是让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了解会计信息是如何加工来的,他们如何从中抽出尽可能多的信息为他们的管理决策服务。另外本教材的各章均配有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与实务题,并在教材最后附有答案,便于学生全面、快速地掌握基本的会计基础知识,因而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2)新颖性。本教材紧密结合2006年财政部发布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和2006年10月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内容,并借鉴国外最近出版的《会计学》教材的布局及内容,所举的实例为作者们在教学实践与社会调查中积累的,因而使得本教材的布局与内容较新颖。
(3)清晰性。本教材难易适当,结构清晰。本教材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会计学部分,包括第一章至第三章,主要介绍会计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第二部分为财务会计部分,包括第四章至第七章,主要介绍会计信息的形成过程;第三部分为财务分析部分,包括第八章,主要介绍会计信息的分析方法;第四部分为管理会计部分,包括第九章,主要介绍会计信息在预测、决策、控制、规划中的应用。
(4)可选择性。许多院校对非会计专业的会计课程采用标准化的教学大纲,该教材对非会计专业的标准化大纲将提供有用的可选择性信息。如果该教材的某些章节不符合标准的教学大纲的内容,讲授者可轻易地省略;如符合标准的教学大纲内容,则可以较详细地讲授,并突出重点,该教材可满足经济、管理类的非会计专业学生的需要。
本教材由长沙理工大学杨学华教授拟定写作提纲,并经全体作者讨论确定写作提纲。杨学华教授对全部章节及全书结构、内容和文字进行了详细的审阅与修订,并对全书进行了总纂。本教材的具体写作分工:第一、六、九章由杨学华教授执笔;第二、三章由叶倩讲师(长沙理工大学)执笔;第四章由尹建中教授和谢华讲师(均为湖南城市学院教师)执笔;第五章由张彩平讲师(南华大学教师)执笔;第七、八章由彭学明教授(吉首大学)执笔。
我们在编写本教材的过程中,得到了有关院校和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参阅了有关的文献资料与同类教材,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和时间仓促,在编写过程中难免存在遗漏与错误,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09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