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环境”,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两大主题。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工业的食粮,社会经济的命脉。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大。但是,当今世界所使用的能源,绝大多数仍取自地球,随着不断的开采和利用,各种能源资源日渐枯竭,能否满足未来世界不断增加的能源需求,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本书前两章较为详细地讨论了能源的种类、能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并介绍了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水能资源这几种传统能源的资源量、生产和消费状况;第3章讲述了核能、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潮汐能、生物质能、氢能和天然气水合物等新能源的资源状况和开发利用技术,并指出,多种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是解决未来世界能源需求问题的根本途径。
“节约与开发并重”是我国的基本能源政策,也是解决世界能源问题的根本出路。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涉及到各种技术原理和方法。本书第4、5、6章重点讨论了能量转换和储存的基本原理、能量系统的分析方法、工业过程节能的途径与方法,其中还介绍了一些节能新技术。
环境问题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又一重大问题。当今世界环境污染已十分严重,而且还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暖,已构成世界各国需要共同面对和解决的环境灾难问题。调查研究表明,能源的开采、运输、加工、转换和利用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是造成环境污染的最主要因素。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导致硫氧化物(SOx)、氮氧化物(NOx)和烟尘的大量排放而污染环境,同时也导致了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制冷空调等能量转换设备的应用,在增加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还是造成臭氧层破坏的罪魁祸首。
为了认识和了解各种污染物的生成机理并采用有效的措施加以防治,本书在第7章介绍环境与环境标准等知识之后,第8章重点讨论了SOx、NOx和烟尘的危害、生成机理、防治技术与相应设备,第9章则主要讨论了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的机理及其控制措施。
本书是在作者1997年编写的同名教材(由原中南工业大学教材科印刷)的基础上,结合作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扩充、改写而成。参加本书编写的有:
周乃君(第3、4、5、6、8章),马爱纯(第1、2章),涂福炳(第7章),马卫武(第9章)。全书由周乃君修改并总纂定稿。
知名热工专家梅炽教授审阅了全部书稿,并提出许多宝贵意见,中南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领导和老师们为本书的编写提供了支持。另外,书中引用了许多作者的著述;很多资料引自网络资源。中南大学给予了教材建设专项经费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能源”与“环境”这两大主题,原本属于两个独立的学科,实际上是一个多学科交叉领域。因此,涉及的知识面广,且广度和深度也较难把握。本书主要为适应能源动力类专业教学新要求和结合大学生素质教育要求而编写的。内容上力求自成体系,难易结合,重点突出,体现多门专业知识的综合与应用,并在讲述基本理论的同时,尽量注重实用性。可供能源动力类专业教学用书。对内容进行取舍后,也可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用书。希望本书能成为大学生们的“良师益友”,并能对广大能源和环境科技工作者有所裨益,共同为我国的“节能减排”事业作出贡献。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加之能源和环境科学发展迅速,数据更新很快,因此不足和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最后,赋诗一首作为总结,并与读者共勉:
“节能减排”任务艰,“能源”“环境”紧相连。化石燃料临枯竭,节约开发谱新篇。控制污染须尽力,减少排放是关键。教学科研齐努力,和谐发展共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