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中心
图书中心
新书推荐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图书中心 -> 新书推荐 -> 正文
中国传统文化
  • 【作者】:曾长秋
  • 【出版时间】:2004-09
  • 【字 数】:383(千字)
  • 【定 价】:¥24(元)
  • 【出 版 社】:中南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61-940-3/G·236
  • 【页 码】:482(页)
  • 【开 本】:32开
中华文化或称中国传统文化,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流派繁多,丰富多彩。本书主要介绍了儒、道、释各学派的源流、经典和学术观点,以及互相融合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本书还对古人的道德修养、养生健身方法;对古代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科举考试和书院制度;对古代的官制和政治、军事、法律等方面的典章制度;对从远古到近代的生产生活方式及其民俗、礼仪等,均撮其要者作了勾勒。中国历史上下数千年,中国疆域纵横几万里,五十多个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本书涉及众多学科,吸取了海内外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新理论、新观点,熔铸了作者多年来的教学和科研成果,可谓“总括万珠,包吞千有”,资料翔实,见解独到,是一部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必备书,也是广大青年学生全面提高自身人文素质的好教材。
第一章 总论1 第一节 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1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和基本精神13 第三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影响和现代意义22 第二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儒家29 第一节 儒家学说的创立和演进30 第二节 儒学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历史地位77 第三章 道家的嬗变和墨家、法家的兴衰 82第一节 道家思想的形成和嬗变83 第二节 由显而绝的墨家103 第三节 由显而隐的法家118 第四章 佛道二教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33 第一节 宗教的起源和原始宗教134 第二节 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139 第三节 佛教在中国的流变和发展155 第四节 儒道释合一及其人生哲学195 第五章 中国传统的道德修养和养生健身方法200 第一节 传统的道德范畴和修养方法201 第二节 传统的养生和健身方法216 第六章 中国古代的文学和艺术229 第一节 古代文学的起源和主要种类230 第二节 古代文学的民族特征和人文精神269 第三节 古代艺术的流变和主要种类278 第四节 古代艺术的民族特征和审美意识299 第七章 中国古代的科技和教育312 第一节 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313 第二节 古代的科技思维及方法论343 第三节 古代的教育和书院制度358 第八章 中国古代的地域沿革与典章制度386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地域沿革387 第二节 中国古代的礼制和法制395 第三节 中国古代的文官制度411 第四节 中国古代的兵制和兵书422 第九章 中国古代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民俗风情434 第一节 古代的生产方式435 第二节 古代的生活方式442 第三节 古代的民俗风情462 主要参考文献479 后 记481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乃至一万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各族人民在这块广袤的大地上,以其聪明才智和辛勤卓绝的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明之光。整理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加强中国文化和历史的教育,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爱国主义精神,全面提高当代青年的人文素质和创新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仅是各种物化形态项目,如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军事的现代化;更重要的还要实现人自身的现代化,即人在知识、行为、信念、道德、思维等方面全方位的现代化。要言之,铸造伟大的民族灵魂和民族精神,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目的。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科学社会主义所追求的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生产和全面发展的、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人。为了实现这两大目标,我们必须学习中国文化史,全面把握中华文化发展的历程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深刻了解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发展规律及深远影响,达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崇高境界。中国传统文化虽然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但主要根植在封建农业经济的土壤中,且长期以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政体和宗法制度社会为依托。它也像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文化一样,具有两重性。一方面,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发展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故其主导思想是“天人合一”,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思想揭示了人的精神与自然物质的统一性,道德理性和自然理性的统一性,思维规律和自然规律的统一性,充分肯定了人的力量和价值,人对自然的主观能动作用;同时,又认为天与人、自然与社会是不可分的,互相依赖,人可以利用和调整自然,却不可摒弃和破坏自然。从这一观念出发,中国传统文化把国家和家庭、个人与社会看成一个整体,家庭的每一个成员,国家的每一个百姓,都有维护国家、民族这个整体利益的义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个体的价值要通过整体价值才能实现,为整体可以牺牲个体。中华民族特别具有整合力和凝聚力,虽然遭受无数次外敌入侵,却没有任何力量能把它摧毁,悠悠数千年一直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从“天人合一”的思想出发,中国文化认为社会的人际关系应该是相互融洽、和平共处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应该是和谐、和睦和协调的。因此,中国文化主张“致中和”,充分肯定“人和”是一切事情能成功的根本。这一中和思想,培育了一代又一代老百姓仁爱、温良、平和、宽大的崇高品格。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崇尚团结、热爱和平,反对霸权主义和穷兵黩武,具有反抗压迫、反抗侵略的优良传统。今天世界进入了多极化时代,提倡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中和”精神必将有力地推动世界的和平、进步、发展。另一方面,在强调“天人合一”思想观念时,古人却将天和人作简单的比附,把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完全等同起来,以致流于“天人感应论”和宗教化,并孳生出“君权神授”,“皇权尊上”的观念,使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政体一直绵延了2000余年,严重地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中国文化的整体至上性,虽然在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中沉积了集体主义精神和顾全大局的情操,但也带来了抹杀个人,忽视个人价值,安适处顺、奴性自卑的依附心理,严重地妨碍了个人奋斗和个性发展,成为阻碍科学发展、技术进步的历史惰力。今天,我们学习和研究中国文化史,就是要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两重性,继承其民主性精华,剔除其封建性糟粕。在中华民族面临传统民族向现代民族转变的关键时刻,我们要秉承先民“包容宇宙、化成天下”的天赋,弘扬中华民族实事求是的精神,百折不挠,自强不息,迎头赶上世界潮流,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断攀登中国先进文化的高峰,使我们的国家屹立东方,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曾长秋、周道生等几位同志编著的《中国传统文化》,反映了中国文化史的范畴、演变和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给以综合的考察、研究和论述,并使之系统化、体系化,有着自身的鲜明特色。他们力求做到了:体例上取精用宏、意境高远、重点突出;内容上材料翔实、史论结合,立论精当;表述上行文浅近、朴素平直、简洁流畅。本书还充分吸纳了学术界最新的研究成果,并与世界文化史进行了比较研究,特别注重阐发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和民族特色,显示出编著者着意营造的中国气派,因而在学科建设上具有某种开拓性意义。因此,这是一本颇具现实意义和学术参考价值的书,值得推介。特撰数语,是以为序。 (作者系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中南大学和湖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