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中心
图书中心
新书推荐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图书中心 -> 新书推荐 -> 正文
创造学基础教程(第2版)
  • 【作者】:肖云龙
  • 【出版时间】:2004-08
  • 【字 数】:336(千字)
  • 【定 价】:¥22(元)
  • 【出 版 社】:中南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61-959-4/G·245
  • 【页 码】:285(页)
  • 【开 本】:16开
本书根据创造教育(创新教育)的价值取向建构了由“创造的理论基础”、“常用创造技法”和“典型创造实践”为基本内容的知识体系,以“回归教材”的原则作为编写的逻辑起点,从而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本书采用了由“案例导读”、“主体内容”和“思考与训练”三大模块构成的写作风格,注意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此外,本书的内容还考虑了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开展创新能力测评的要求。本书可供普通高等学校开设创造学(或类似选修课程)时作教材使用,教学时数为24~32学时(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内容取舍)。此外,本书也可作为各行各业科技人员、管理工作者开发创造力的培训教材或参考读物。
第1篇 创造的理论基础 第1章 创造与创造学(3) 案例导读(3) 1.1 创造的基本界定(5) 1.2 创造学的学科特点(13) 1.3 创造学发展概述(19) 思考与训练(22) 第2章 创造活动分析(24) 案例导读(24) 2.1 创造活动的基本要素(25) 2.2 创造活动的基本模式(44) 2.3 创造活动环境(51) 思考与训练(56) 第3章 创造力开发(57) 案例导读(57) 3.1 创造力开发的界定(58) 3.2 创造力的结构模式(63) 3.3 创造力开发的障碍(71) 思考与训练(78) 第4章 创造性思维(85 ) 案例导读(85) 4.1 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征(86) 4.2 创造性思维的突变方式(89) 4.3 创造性思维的方向(96) 思考与训练(103) 第2篇 常用创造技法 第5章 观察发现法(109) 案例导读(109) 5.1 观察发现概述(110) 5.2 观察发现技巧(112) 5.3 观察与实验(117) 思考与训练(125) 第6章 属性列举法(127) 案例导读(127) 6.1 缺点列举法(129) 6.2 希望点列举法(135) 6.3 特性列举法(141) 6.4 奥斯本检核表法(144) 6.5 5W1H 法(147) 思考与训练(149) 第7章 综摄创造法(151) 案例导读(151) 7.1 戈登综摄法(152) 7.2 类比创造法(155) 7.3 移植创造法(161) 思考与训练(165) 第8章 组合创造法(166) 案例导读(166) 8.1 产品组合法(167) 8.2 信息交合法(172) 8.3 形态分析法(175) 思考与训练(178) 第9章 智力激励法(180) 案例导读(180) 9.1 奥斯本智力激励法(181) 9.2 默写式智力激励法(185) 9.3 专家函询法(186) 思考与训练 第3篇 典型创造活动 第10章 科学发现(191) 案例导读(191) 10.1 科学发现概述(193) 10.2 科学发现的课题源(197) 10.3 科学发现的信息工作(202) 10.4 科学假说的提出(204) 10.5 学术论文写作(206) 思考与训练(210) 第11章 技术发明(217) 案例导读(217) 11.1 技术发明概述(220 ) 11.2 技术方案设计(222) 11.3 发明中的信息利用(229) 11.4 专利的基本知识(236) 思考与训练(248) 第12章 知本创业(249) 案例导读(249) 12.1 创业活动概述(250) 12.2 知本创业的界定(254) 12.3 典型的知本创业(257) 12.4 风险投资(265) 12.5 创业计划的编制(269) 思考与训练(274) 附 录 核心能力测评大纲———创新能力(试行)(276) 参考文献(284)
本书自2001年出版以来,被全国多所大专院校选作开设创造学或相近课程(如创造力开发、创造原理与方法、创造工程等)的教材。在听取很多师生使用意见及社会读者的建议后,决定在第一版的基础上进行修订。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修订版教材。这次修订的指导思想是,注意进一步精选内容,突出本课程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贯彻科学性、思想性、启发性等教学原则,以卓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同时,这次修订还考虑到2002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制定了《核心能力测评大纲———创新能力》(《大纲》见本书附录),并在一些地方进行创新能力测评试点的情况,修订版教材对准备参加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组织的创新能力考核的人员也有参考价值。这次修订,主要进行了以下几项工作:1. 根据创造学研究的发展,补充了一些新内容,如创造性人格、学科创造力、知本创业等;考虑到本书的主要读者是大学生,删去了技术创新一章;考虑到知识的系统性和教学的方便,对前版第四编“创造成果的表达”进行了分解,将“论文写作”并入“科学发现”一章中,“专利申请”并入“技术发明”一章中;2. 对书中的“案例”和“思考与训练”的内容进行了更新;3. 将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制定了《核心能力测评大纲———创新能力》作为本书附录。另外,还需要说明以下几点:1. 本书是高等学校创造学教材,而不是创造学研究的学术专著。教材是教学之本,任何一本教材,都应当按照教育的基本规律和编写教科书的基本原则去构思谋篇。本书以“回归教育逻辑”的理念作为编写的逻辑起点。2.本书以创造教育(或者创新教育)的价值追求建构课程内容体系。21世纪的创造教育既要强调科学教育,也要注重人文关怀。因此,本书注意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为一体。3. 本书吸收了学术著作的严慎性和科普著作的鲜活性,并尝试采用了再版前言由“案例导读”、“主体内容”和“思考与训练”等内容模块构成的体系,有利于教师的创造性教学和学生的创造性学习。4.这次修订采取了兄弟院校协作的方式,集中了更多的创造学研究与教学智慧。参加这次教材修订的主要有中南大学肖云龙、杨艳萍、舒家捷,长沙理工大学孙汉和福建工程学院刘国买。本书仍由肖云龙教授担任主编。创造学研究与教学在与时俱进。近年来我国不少专家学者在创造学研究与教学方面取得了大量的新成果,为本书的修订提供了宝贵的智慧支持。在修订与出版过程中,得到了中南大学出版社领导的关心和帮助,特别是责任编辑周兴武老师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最后,由于作者的水平和时间所限,误漏之处在所难免,殷切期望广大读者予以批评指正。 编著者 2004年7月于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