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直接还原铁生产的发展与世界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就其实际产量而言,尚不足国内电炉炼钢原料总需求量的一L%。如按国际电炉钢生产所用直接还原铁的平均水平估算,每年缺口就高达数百万吨。随着我国电炉钢生产的发展和产品结构的优化,以及对钢材质量要求的提高,供求矛盾还将更为突出。因此,大力研究开发符合我国国情和资源特点的直接还原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以加速直接还原铁生产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铁精矿冷固结球团煤基回转窑直接还原新工艺”是作者及其所在集体,近年来与鲁中冶金矿山公司等单位合作共同研究开发的一项重要科技成果。它取消了传统的 “二步法”工艺中的球团高温氧化焙烧作业,只经一步高温还原即得直接还原铁,具有流程短、投资省、能耗小、成本低等特点,是回转窑直接还原工艺技术的重大突破,国内外尚无先例。该工艺从实验室小型试验、扩大试验、中间试验、工业试验直至鲁中冶金矿山公司年产五万吨直接还原铁厂建成投产,前后历时八年,其间每一项创新、每一步进展都是集体智慧和共同劳动的结晶。
本书在多年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的基础之上,较全面、系统冷固结球团直接还原地总结和介绍了新工艺的理论研究成果、工艺特点、技术关键、流程布局、操作要领及其推广应用进展。作者的初衷是希望将此书写成一本有深度、具新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著,以便对我国直接还原铁生产的发展起一点添砖加瓦的作用。
全书共七章,分别论述了国内外直接还原铁生产的历史、现状与前景;新工艺的技术概况、原料准备、球团制备、还原机理、工业应用状况、窑尾废气治理与余热利用,及其在复杂的、难处理铁矿资源综合利用领域的应用研究成果;并且针对新工艺的特点和技术关键,还着重对复合粘结剂的性能和成球特性、润磨工艺的作用机制,冷固结球团的固结机理、还原行为及其适宜的回转窑热工制度等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理论探讨。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王淀佐教授,百忙抽暇审阅本书并为之作序。朱德庆、黄柱成、范晓慧副教授,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协助作者做了多方面的、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傅守澄、张国祥、庄剑鸣、傅菊英等教授,参加了书稿的初审,提出了不少有益的建议。我校烧结球团研究所的老师们为本书的写作出版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作者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鉴于作者的水平和时间所限,书中错误和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指正。
作者
2001年4月于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