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中心
图书中心
新书推荐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图书中心 -> 新书推荐 -> 正文
钛铝基金属间化合物
  • 【作者】:黄伯云
  • 【出版时间】:1999-01
  • 【字 数】:614(千字)
  • 【定 价】:¥65(元)
  • 【出 版 社】:中南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61-157-7/TB·004
  • 【页 码】:367(页)
  • 【开 本】:16开

本书是研究钛铝基金属间化合物的专著,收录了黄伯云教授及其所指导的研究生十多年来发表的有关钛铝基金属间化合物研究的部分中文论文,共79篇,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作者在该领域所作的积极探索和取得的研究进展。全书共分为6篇:第1篇比较详细地阐述了全世界钛铝基金属间化合物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了其实用化前景;第2篇研究了钛铝基金属化合物的本征脆性及室温延性改善措施;第3篇研究了多种元素合金化对钛铝基金属间化合物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第4篇创造性地研究了铸态钛铝基金属间化合物的热机械处理新技术;第5篇研究了粉末冶金钛铝基金属间化合物制备方法和工艺及近型成形技术;第6篇研究了钛铝基金属间化合物的综合性能及改善措施。

本书可供从事金属间化合物结构材料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和研究生阅读参考,对于从事其它高温结构材料研究的同行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钛铝基金属间化合物

黄伯云  著

第1 篇钛铝基金属间化合物研究概述

1 工程用TiAl基合金的研究现

2 TiAl有序合金的室温脆性与改善途径

3 TiAl基合金的室温延性及影响因素

4 新型高温结构材料——金属间化合物的研究动态

5 美国加速高温金属间化合物应用开发研究动向

6 高温有序合金研究及开发近况

7 TiAl基合金的断裂韧性研究进展

8 TiAl金属间化合物超塑性研究现状

9 钛铝基合金高温抗氧化性能研究状况

10 TiAl基合金固态焊接研究现状

11 钛铝合金的陶瓷模成形工艺

12 TiAl基合金汽车发动机阀门的工程开发研究

第2 篇钛铝基金属间化合物本征脆性及室温组织和性能改善

13 高延性TiAl合金的微观组织特征

14 TiAl基合金的室温本征脆性

15 γ-TiAl单晶的位错滑移特性

16 钛铝合金中正常位错的特性

17 TiAl有序合金中的位错网络及其对合金室温延性的影响

18 TiAl有序金属问化合物中的层错带与变形孪晶

19 γ-TiAl合金的组织与变形特征

20 合金元素对TiAl有序合金中位错组态与室温延性的影响

21 热处理对TiAl基合金显微结构的影响

22 杂质原子氮在TiAl中的存在形式及作用机理

23 TiAl基合金中α2相魏氏组织形成机制

第3 篇合金化对钛铝基金属间化合物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24 Sb的添加对TiAl基合金综合性能的影响

25 TiAl+Sb合金的室温变形亚结构

26 TiAl+Sb合金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

27 钛铝配比对TiAl有序合金组织和变形特性的影响

28 添加锰对TiAl金属间化合物孪生变形的影响

29 锰对钛铝金属间化合物塑性变形的作用

30 添加铬元素对TiAl合金室温延性和微观结构的影响

31 TiAl及TiAl+Cr合金的力学性能和组织结构

32 锡的添加对TiAl合金的影响

33 TiAl+Ca合金的断裂及变形亚结构

34 钕的添加对TiAl基金属间化合物的影响

35 TiAl+La有序合金的室温力学性能

36 v BN晶粒细化剂对TiAl基金属间化合物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第4 篇铸态钛铝基金属间化合物热机械处理

37 等温锻造TiAl基合金显微组织缺陷

38 钛铝基合金层片状晶团的热稳定性

39 TiAl基合金的双温热处理

40 钛铝基合金的复合热机械处理

41 快速变形法细化TiAl晶粒

42 金属间化合物包套热锻力学行为分析

43 热加工工艺对TiAl基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

44 改善TiAl基合金显微组织的新工艺

45 均匀化处理对Ti-34Al-2Mn合金的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46 熔铸TiAl合金的热等静压处理

第5 篇粉末冶金钛铝基金属间化合物

47 TiAl+TiB2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及其热稳定性

48 无过程控制剂机械合金化制备TiAl非晶

49 氢化钛-铝混合粉的机械合金化

50 机械合金化制备的TiAl粉末的特性

51 高温反应合成TiAl金属间化合物

52 高能球磨TiAl粉末的研究

53 爆炸烧结TiAl+Mn合金的微观组织特征

54 爆炸烧结粉末冶金TiAl+Mn合金

55 粉末冶金TiAl合金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

56 粉末冶金钛铝合金陶瓷模材料的化学特性

57 粉末冶金钛铝合金陶瓷模料浆的涂覆性能

58 粉末冶金TiAl合金陶瓷模快速脱蜡新技术

第6 篇钛铝基金属间化合物环境特性与综合性能

59 相界面上的台阶在细层状TiAl合金蠕变中的作用

60 热处理新工艺对TiAl基合金性能的影响

61 渗碳处理提高TiAl基合金高温抗氧化性

62 Sb对TiAl基合金高温抗氧化性的影响

63 化学热处理表面改性对TiAl基合金抗高温氧化性能的影响

64 TiAl基合金的渗碳处理

65 渗硼处理对TiAl基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66 TiAl基合金的显微组织对高温抗氧化性的影响

67 TiAl基合金双态组织试样的室温断裂

68 全层片组织TiAl基合金的窒温断裂及断裂韧性

69 全层片组织TiAl基合金的室温断裂机理

70 TiAl基合金的显微组织与室温断裂韧性的关系

71 TiAl基合金的高温拉伸过程

72 细晶TiAl基合金的高温拉伸力学性能

73 TiAl基合金的高温变形行为

74 TiAl基合金的高温动态损伤

75 TiAl基合金的超塑性行为

76 TiAl基合金的超塑性

77 热变形TiAl基合金的超塑性变形

78 TiAl基合金固相焊接界面及其显微组织分析

79 TiAl基合金固态焊接

金属间化合物是指以金属元素或类金属元素为主构成的二元或多元合金系中出现的中间相化合物。按照用途可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结构材料,主要是利用其强度、刚度、硬度、耐热性和抗高温蠕变等性能;另一类是功能材料,主要是利用其特殊的光学、电学、声学和热学等特征。用做结构材料的金属间化合物有多种亚型,其中主要包括镍、铁和钛的铝化物,例如Ni3Al、NiAl、Ti3A1、TiAl及Fe3A1和FeAl等,它们主要用做高温结构材料。由于这类高温材料是具有有序结构相的金属间化合物,故又称高温有序合金或高温金属间化合物。与镍基高温合金相比,这类材料的高温性能更好,可在更高的温度下工作,而且密度小,抗腐蚀能力强,抗蠕变、抗疲劳性能好,因而它们作为新一代飞机发动机、火箭推进系统和空间动力系统的高温结构材料有着极大的竞争力。此外,它们还可用以制作锻模、工具、化工和石化生产设备、加热元件、轴承、汽缸以及环境控制设备,等等。在上述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众多高温金属间化合物中,TiAl基金属间化合物近年来更引起了研究者极大的兴趣,它被视为最具竞争力的先进材料之一。本书就是一本介绍钛铝基高温金属间化合物的专著,是作者及其所指导的研究生最近10多年来关于钛铝合金研究的系统总结。本专著所收集的论文覆盖了钛铝金属间化合物理论和应用研究的主要方向,其中包括铸态法和粉末冶金法制备钛铝金属间化合物、钛铝合金组织与性能关系、钛铝金属间化合物超塑性加工新技术以及抗氧化等应用环境性能等方面。该书不仅记录了中南工业大学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TiAl合金研究的进展状况,同时也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近十多年来国内外钛铝金属间化合物研究的发展过程。

本专著所介绍的钛铝合金的研究主要有三方面的重大进展。第一个进展是使TiAl合金的延性达到了5%。由于室温脆性一直是钛铝合金最突出的问题,80年代中期,我们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材料的室温延性上。经过6年多的探索,终于把TiAl合金的室温延性由开始时的0.5%逐步提高到3%,最后达到5%。第二个进展是使 TiAl合金的断裂韧性K(IC)逐步提高到34 MPa·mm/1/2。欲使TiAl合金成为一种有实用价值的材料,仅仅使室温延性单项指标提高到5%是不全面的(在某些应用场合,材料具有2%的室温延性或许也就可以实用了),材料的断裂韧性K(IC)也是决定它能否实用的另一项重要性能指标,研究者必须能从工艺上调整合金的断裂韧性以满足材料的服役要求。第三个进展是使TiAl合金的超塑性达到了520%。TiAl基金属间化合物物要走向应用,除了需要完善其各种力学和化学性能外,可加工性亦是一个重要问题。超塑性成形是对材料进行加工,使其成形为应用器件的一种重要手段。钛铝合金的良好超塑性为其广泛应用创造了基本条件。

科学研究的关键在于创新,在于拥有自身的特征。本书所论及的课题包括四个方面的特色:第一个特色是采用二次包套快速变形法细化TiAl合金晶粒(参阅第4篇第 41节)。该独特方法使钛铝金属间化合物的研究进展产生了一次质的飞跃,它具有四大优点:首先,可大大细化铸态组织晶粒,使晶粒尺寸由铸态的数千微米细化至数十微米;其次,可通过锻造变形,使铸态合金的成分进一步均匀化;再次,可使被包套锻造的全部铸锭不产生裂纹;还有,可使被包套锻造的全部铸锭组织均匀。第二个特色是采用双温热处理,实现最终组织控制(参阅第4篇第39节)。该工艺通过二次具有相变的变温处理,一方面可进一步细化晶粒,另一方面可获得所需的各种均匀组织,例如细小的全层片组织、近γ组织和双相组织等。第三个特色是实施渗碳处理,大大提高了钛铝基合金的抗氧化性(参阅第6篇第64节)。第四个特色是采用双级退火处理,获得了细晶魏氏组织(参阅第2篇第23节),从而可进一步提高钛铝基合金的力学性能。

本专著在理论上所探讨的新观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揭示了TiAl合金中的超位错作用(参阅第2篇第16节)。实验发现,超位错并不是导致TiAl合金脆性的主要因素,这与传统的超位错引起TiAl脆性的机制是不一致的。第二,阐述了TiAl合金热压焊接的微区超塑性机理(参阅第6篇第78节)。显微结构分析表明,TiAl合金的热压扩散焊接是通过焊接的接头区产生微区超塑性变形进行的,在接头区发生了畸变储能和动态再结晶。第三,探明了TiAl合金的超塑性机理(参阅第6篇第77节)。研究发现,超塑性拉伸变形是通过局部硬化传递效应产生的。

作者对参与本专著出版工作并为本专著的研究工作做出了不懈努力和贡献的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曲选辉、贺跃辉、熊翔、彭超群、周科朝、陈小群、刘 咏、刘文胜、刘志坚、王 彬、邓忠勇、孔高宁、陈伶晖、欧文沛、张 兵、陈 进、肖 刚、尹松波、唐建成、曹鹏和温金海等表示衷心感谢。

黄伯云

1998年11月24日于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