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中心
图书中心
新书推荐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图书中心 -> 新书推荐 -> 正文
二连地洼盆地沉积、构造的历史-动力演化与油气成藏
  • 【作者】:孙少华
  • 【出版时间】:1997-01
  • 【字 数】:151(千字)
  • 【定 价】:¥20.00(元)
  • 【出 版 社】:中南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20-983-3
  • 【页 码】:93(页)
  • 【开 本】:16开

本书根据历史因果论大地构造学观点和地洼油气成矿学理论,采用地层学、层序地层学、沉积学、沉积地球化学、地热学、构造地质学、岩组分析、重力反演等方法,系统研究了二连盆地的构造基底——地槽构造层和二连地洼盆地沉积、构造的历史一动力学演化与油气成藏过程。全文共分四章,内容包括二连地洼盆地基底二叠系岩相古地理及其含油性、锡林浩特坳陷中新生代沉积建造、二连地区重力界面分布和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藏形成的影响,并进行了油气远景预测。拓展了油气大地构造研究领域和概念,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及油气开发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本书思路清晰,工作扎实,立论有据,特色鲜明、结构严谨,文图并茂,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较现实的实践意义,适用范围较广,可作为地质学各学科科研、教学乃至石油勘探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前言

第一章 二连地洼盆地基底二叠系岩相古地理及其地槽型含油气性分析…………(1)

1.1二叠纪地层系统……………………………………………………………………(1)

1.2二叠纪岩相古地理………………………………………………………………(7)

1.3二叠系含油气性分析…………………………………………………………………(21)

1.4构造一热演化及其对油气的影响……………………………………………………(28)

第二章 二连地洼盆地锡林浩特洼陷中新生代沉积建造特征及盆地演化…………(32)

2.1锡林浩特洼陷中新生代沉积建造特征………………………………………………(32)

2.2锡林浩特洼陷盆地充填序列、建造格架……………………………………………(44)

第三章 二连地洼盆地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藏形成的影响……………………(53)

3.1二连地洼盆地现阶段构造地质特征…………………………………………………(53)

3.2二连地洼盆地构造演化与中新生代地洼盆地的形成………………………………(60)

3.3二连地洼盆地构造演化机制及应力场分析…………………………………………(67)

3.4二连地洼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藏形成………………………………………………(76)

第四章 二连地洼盆地重力界面分布…………………………………………………(79)

4.1二连地洼盆地地层密度特征…………………………………………………………(79)

4.2二连地洼盆地重力界面的计算………………………………………………………(82)

4.3二连地洼盆地重力界面的分布特征…………………………………………………(85)

参考文献……………………………………………………………………………………(91)

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在“七五”和“八五”期间,承担了“中国北方地区主要含油气盆地的构造特征”、“中国主要天然气盆地大地构造背景”、“地洼型盆地地热演化与构造沉积史及油气藏形成的关系”、“二连地区二叠系岩相古地理、成油条件分析及晚古生代以来构造演化对油气聚集的影响”等一系列国家攻关或与地方合作油气研究项目,有丰富的科学积累。本书是上述研究成果的全面总结和内容的提高。为了突出典型地洼盆地深入研究和剖析,本书以华北石油管理局与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合作完成的“二连地区二叠系岩相古地理、成油条件分析及晚古生代以来构造演化对油气聚集的影响”项目的研究成果为基本内容,此项目经油气专家鉴定、评审为“国内领先水平”,国家科委确认为重要科技成果(国家登记号950896),在此基础上,充分吸收、补充了地层学、层序地层学、沉积地球化学、地热学、构造地质学、岩相分析、重力反演等多领域的研究成果。

本书所论的二连地区地洼盆地,位于东经112°~118°和北纬42°~46°之间,属内蒙古自治区中部草原地带,是我国北方重要能源基地,盛产石油、天然气和煤等矿产。开展该区沉积、构造、地热和油气成藏的研究,对加快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本书以陈国达院士倡导的历史一因果论大地构造学观点和地洼油气成矿学理论为指导,以大量第一手材料为基础,充分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分析了二连地洼盆地基底二叠系岩相古地理及其含油(气)性特征,构造演化及其与油气聚集的关系,以及几个主要地质界面的分布形态等内容;从油气成矿学的角度,分析了二叠系、侏罗系、白垩系成油气的前景,提出了一些值得进一步开展油气评价的有利远景区。全书共分四章,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分别由孙少华、刘仕权、欧阳沙怀、黄怀勇执笔完成,其中二连地洼盆地岩石变形与应变分析为王可伏执笔。最后由孙少华对全书进行统稿。陈国达院士为本书学术指导,并为本书撰写序言。

参加本书研究工作的科研人员先后有魏洲龄、费宝生、孙少华、欧阳沙怀、黄怀勇、刘仕权、平学聪、秦清香、王可伏、朱振华、谢建华、程真、蔡淑芝、李坚、魏敏、蒋功权、柳如一、常新芳等。其中,魏洲龄、费宝生在研究过程中尚做了很多组织协调工作,他们为本书的完成,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本书研究和撰写过程中,得到华北石油管理局、华北石油管理局二连公司、湖南有色地质研究所、湖南省地质矿产局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等单位和同志们的关心和支持,文中引用了他们的成果和资料,除在相应的地方分别列出文献和说明外,在此一并致谢。

感谢陈国达院士对全书的审查和修改。蔡淑芝同志描绘了全书的插图,在此亦表谢意。

盆地演化与油气成藏的研究内容广阔,涉及学科、领域甚多。由于作者水平所限,在论述中难免挂一漏万。书中存在问题,诚请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1996年5月

二连地区存在一系列在北疆-兴安海西地槽褶皱带基底上形成、发展起来的中新生代地洼沉积盆地。地洼学说强调,地洼沉积盆地的基底,存在着地质年龄新的地槽型油气藏,这是中国油气大地构造特点之一。

二连地洼沉积盆地位于北疆-兴安海西地槽褶皱基底的东段。该地槽带西段的克拉玛依、五彩湾、吉木萨尔、三塘湖等地区,在地槽构造层内已找到并开发了地槽型油气。因此,在研究区开发地洼油气藏的同时,兼顾探索地槽型油气藏远景,显得非常必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孙少华等同志,运用历史-因果论大地构造学观点和地洼油气成藏理论,探索了二连地洼盆地基底及中新生代沉积、构造的历史-动力学演化与油气成藏的规律,是对具体的地洼油气沉积盆地全方位研究的有重大意义的开拓。其成果已被国家科委确认为重要科技成果(国家登记号950896)。

作者们长期从事油气大地构造研究工作,经验颇多。本专著是以他们多年野外考察和室内测试所积累的大量第一手材料为主,同时也广泛吸取了前人研究成果。资料充实、观点明确,立论有据,观点新颖。它的出版,将有助于从一个角度、沿着一条新的思路去探索二连地区油气远景,并可作为研究其它地区油气盆地时的参考。当它付梓之际,特写数言以为之序。

陈国达

1996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