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翠同志的博士论文就要出版了,作为她的博士生导师,我很高兴将她的这部著作推荐给广大读者。
周玉翠同志自大学毕业就在高校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她在高校教学14年后进入博士学习阶段,上博士以前就积累了扎实的学术研究基础,在博士学习期间她刻苦钻研、求真务实,取得了较丰硕的学术成果。在攻读博士3年间,她参加了我主持的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长江流域空间结构演化规律研究(40371044)”“区域冲突、区域利益与区域功能分工研究(70573053)”,同时参加了我主持的多项江苏省部分城市的区域规划及旅游规划项目。
众所周知,区域经济差异是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当前有关区域经济差异的理论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这有待于各种区域经济差异的实证研究来加以充实和证明。周玉翠同志的这篇论文有助于深化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研究。
为写作这篇论文,她查阅了大量的参考文献,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了定量的计算和数学拟合,研究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化规律及变化原因,受到论文评审专家和答辩专家的一致好评。综观全书,我觉得论文在以下5个方面写得较为出色。
第一、在回顾国内外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以定量为主,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长性第三产业的四个方面:入境旅游业、对外贸易业、证券业、互联网业的区域经济差异及在此基础上的成长性产业空间结构,并对比了基于传统视角的区域经济差异和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研究了导致两种类型区域经济差异和空间结构的原因,同时还研究了在全球化、网络化背景下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应该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入境旅游业、对外贸易业、证券业、互联网业等产业发展最快,构成了我国成长性第三产业的主体部分,但是这些产业发展的区域差异也最大,东部沿海地区是成长性产业最发达的地区。
第三、基于成长性产业的我国区域经济差异远远大于基于传统视角的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北京、上海、广东成长性产业的发展水平显著高于东部沿海其他地区。导致我国成长性产业的区域差异大于传统视角的区域差异主要有以下多个方面的原因:区位因素、政策因素、成长性产业本身的因素、经济基础、知识技术水平、资金因素、参与全球化的程度。
第四、从传统视角看,东部沿海一线是我国区域经济的典型的增长轴,内陆地区处于增长极发展阶段。成长性在全国层面上呈增长极发展的态势,北京、上海、广州(包括深圳)是三个全国性增长极。导致我国成长性产业呈三中心空间结构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成长性产业本身的集聚要求,信息化、网络化使产业集聚和分散并行,生产性服务业、技术密集型产业、智力密集型产业集聚趋势加强,香港、澳门的回归使得广州、深圳的地位提高。
第五、全球化、网络化、知识经济条件下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带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着不同的关键问题,东部地带尤其要做好产业结构的调整。网络化时代给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带来良机,如果能在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中抓住机遇,中部某些地方可能实现经济的超越式发展。西部地区虽然深居内陆,但是在全球化背景下西部地区必须将自身经济发展置身于全球化的大潮中,这样才能分享世界经济、技术发展的成果,依靠后发优势实现经济的超常规发展。
当然,本书有待深化研究的地方还有很多。例如,我国新成长产业的这一分布态势,对我国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有什么意义?新成长产业集中于东部发达地区,表明未来我国区域差异的进一步扩大还是缩小?中西部地区有无可能依靠新成长产业的发展来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异?或者反过来,中西部地区未来一段时间发展的重点是制造业吗?
总之,我认为本书资料翔实、数据可靠、内容丰富、论述清晰、结构合理,对于我国区域经济差异问题研究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虽然本书有些问题还应该深入论证和探索,但总体来看,本书论证有理有据、观点明确,得出了不少新结论,提出了不少新见解和新思路。本书对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也对广大区域经济研究工作者、相关高等院校师生和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是为序。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陆玉麒
2008年10月12日于南京仙林大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