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三十多年中,高等教育实施的是“精英教育”,大学毕业生作为精英人才,是社会的稀缺资源,大学毕业生就业是计划分配,因而不存在就业问题。1979年开始,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作为上层建筑的高等教育,必将与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大学毕业生就业的计划分配体制,也必会被自主择业的体制所替代。20世纪80年代末期,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逐渐显现,到本世纪初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第一,国家政策方面的原因,如户籍政策、人事政策、教育政策、地方政府的各种准入政策等;第二,经济方面的原因,如产业结构调整形成的结构性失业,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奥肯悖论”,科技进步对就业的“挤出效应”等;第三,高等教育方面的原因,如高校办学与市场需求脱节,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失调,重视理论教育而轻实践能力的培养,就业教育与指导体制的不健全等;第四,社会方面的原因,如就业市场发育不全,各种形式的就业歧视等;第五,大学毕业生自身的原因,如就业期望过高,就业观念陈旧,自身素质不能适应社会需求,缺乏求职技巧等。
笔者长期以来关心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并进行过有针对性的研究。1988—1990年在北京科技大学就读高等教育管理专业(第二学士学位),毕业论文为“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研究”,2002—2005年在国防科技大学攻读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硕士,所做的毕业论文为《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模式研究》,在此后的几年间,就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发表了一系列研究论文。本书就是对自己多年研究的一次总结,希望能为解决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出一份力。
在此要感谢北京科技大学高教研究所的张兴老师,是他将我引入了研究的门槛;还要感谢国防科技大学高教研究所的李自力老师,是他为我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诸多指导;同时也要感谢我校的领导和同事们,是他们为我提供了良好的研究环境。
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