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学术专著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专著 -> 正文
第七卷 活化构造成矿学
  • 【作者】:陈国达
  • 【出版时间】:2008-04
  • 【字 数】:1115(千字)
  • 【定 价】:¥2280(元)
  • 【出 版 社】:中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05-645-7
  • 【页 码】:(页)
  • 【开 本】:16开
本书从理论基础与基本研究方法两个方面,对活化构造成矿学这门历史-因果论综合大地构造学与矿床学交叉的新学科,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论证。其中对活化(地洼)构造成矿区、大地构造递进成矿演化、多因复成矿床类型、递进成矿演化动力源机制等核心内容,作了重点论述;并运用壳体大地构造演化-运动的创新观点和研究方法,对中国主要非金属、金属和能源矿产的大地构造成矿类型及其成矿演变特征,产出与布局的时空特点及规律性,作出了新的论证。

全书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活化构造成矿学创立近半个世纪以来,在理论基础与实践应用上,不断充实发展和开拓创新取得的系列成果;内容翔实,文图并重,实证性鲜明。

序 言…………………………………………………………………………………… (-1-)
Preface…………………………………………………………………………………… (-3-)
1 成矿学的一般概念………………………………………………………………………… (1)
1.1 成矿学(Metallogeny;Моталлогения)……………………………………………… (1)
1.2 成矿学简史………………………………………………………………………… (1)
1.3 成矿学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3)
1.4 成矿学的研究范围………………………………………………………………… (3)
1.5 成矿学的研究任务及分科………………………………………………………… (4)
2 代表性大地构造成矿学理论的简介及评述……………………………………………… (6)
2.1 概述………………………………………………………………………………… (6)
2.2 历史大地构造成矿学理论(槽-台成矿学理论) ………………………………… (6)
2.3 动力大地构造成矿学理论(地质力学构造体系成矿分析、板块成矿论)……… (12)
3 活化构造成矿理论的基本概念………………………………………………………… (19)
3.1 概述………………………………………………………………………………… (19)
3.2 活化构造成矿理论的组成………………………………………………………… (21)
4 活化(地洼)构造成矿区………………………………………………………………… (31)
4.1 后地台阶段成矿构造新单元的发现……………………………………………… (31)
4.2 活化(地洼)构造成矿区的地质发展过程………………………………………… (32)
4.3 活化(地洼)构造成矿区的综合地质特征………………………………………… (34)
4.4 活化(地洼)构造成矿区的成矿学特征…………………………………………… (69)
5 已知大地构造成矿单元及其基本特征………………………………………………… (80)
5.1 已知大地构造成矿单元及其演化关系…………………………………………… (80)
5.2 不同大地构造单元的地球化学特点与成矿关系………………………………… (84)
5.3 成矿构造单元常见的成矿建造及其组合特点…………………………………… (92)
5.4 成矿构造单元常见矿产的产出特点…………………………………………… (102)
5.5 已知成矿构造单元及成矿构造区的成矿控制特点…………………………… (109)
5.6 活化(地洼)成矿区与地槽、地台型成矿区的成矿特征对比………………… (116)
6 递进成矿演化…………………………………………………………………………… (119)
6.1 引言……………………………………………………………………………… (119)
6.2 活化(地洼)构造成矿区———地壳演化史中动“定”转化递进成矿的重要例证
…………………………………………………………………………………… (119)
6.3 动“定”转化递进成矿演化的规律性…………………………………………… (122)
6.4 动“定”转化递进成矿演化的特征……………………………………………… (129)
6.5 “递进成矿”的理论及实际意义………………………………………………… (141)
6.6 运用大地构造递进成矿的规律性进行找矿预测的实例……………………… (143)
7 多因复成矿床…………………………………………………………………………… (155)
7.1 概述……………………………………………………………………………… (155)
7.2 多因复成矿床的定义和特点…………………………………………………… (156)
7.3 多因复成矿床的主要成矿模式………………………………………………… (156)
7.4 多因复成矿床形成的大地构造条件及其成矿大地构造演化组合类型……… (196)
7.5 关于“复合型”多因复成矿床…………………………………………………… (217)
8 壳体演化-运动与成矿………………………………………………………………… (225)
8.1 壳体研究简史…………………………………………………………………… (225)
8.2 壳体演化-运动及大地构造成矿……………………………………………… (225)
8.3 壳体演化-运动与成矿的动力源机制………………………………………… (233)
8.4 地幔蠕动与成矿………………………………………………………………… (234)
8.5 幔-壳型多因复成矿床实例…………………………………………………… (236)
9 历史-动力综合成矿分析法概述……………………………………………………… (260)
9.1 历史-动力综合成矿分析法…………………………………………………… (260)
9.2 历史-动力综合成矿分析与研究的基本要求与原则………………………… (260)
9.3 历史-动力综合成矿分析与研究中的成矿大地构造分析…………………… (265)
9.4 成矿构造及其分级……………………………………………………………… (266)
10 大型成矿构造分析与研究…………………………………………………………… (273)
10.1 概述……………………………………………………………………………… (273)
10.2 构造区的成矿构造分析与研究………………………………………………… (274)
10.3 成矿构造单元及其成矿专属性分析…………………………………………… (309)
10.4 大地构造单元的矿产继承性及成矿递进性分析……………………………… (315)
10.5 成矿的多阶段和不平衡性分析………………………………………………… (316)
10.6 构造成矿区中不同分区的控矿特点分析……………………………………… (320)
11 中、小型成矿构造分析与研究………………………………………………………… (328)
11.1 褶皱构造的成矿控制分析与研究……………………………………………… (328)
11.2 断层构造的成矿控制分析与研究……………………………………………… (345)
11.3 侵入岩成矿构造的分析与研究………………………………………………… (368)
11.4 火山岩成矿构造的分析与研究………………………………………………… (391)
12 中国主要非金属矿产的成矿特征…………………………………………………… (404)
12.1 概论……………………………………………………………………………… (404)
12.2 中国菱镁矿矿产的成矿特征…………………………………………………… (412)
12.3 中国磷矿矿产的成矿特征……………………………………………………… (413)
12.4 中国重晶石矿产的成矿特征…………………………………………………… (415)
12.5 中国云母矿产的成矿特征……………………………………………………… (416)
12.6 中国硫矿矿产的成矿特征……………………………………………………… (417)
12.7 中国萤石矿产的成矿特征……………………………………………………… (420)
12.8 中国石墨矿产的成矿特征……………………………………………………… (423)
12.9 中国硼矿矿产的成矿特征……………………………………………………… (424)
12.10 中国钾盐、钠盐矿产的成矿特征……………………………………………… (426)
12.11 中国滑石、石棉矿产的成矿特征……………………………………………… (428)
12.12 中国芒硝、天然碱、石膏矿产的成矿特征…………………………………… (429)
12.13 中国沸石、珍珠岩及膨润土矿产的成矿特征………………………………… (432)
12.14 中国硅灰石矿产的成矿特征………………………………………………… (433)
12.15 中国耐火粘土矿、高岭土矿产的成矿特征…………………………………… (434)
12.16 中国硅藻土矿产的成矿特征………………………………………………… (436)
13 中国主要能源矿产的成矿特征……………………………………………………… (438)
13.1 概论……………………………………………………………………………… (438)
13.2 中国煤矿产的成矿特征………………………………………………………… (444)
13.3 中国石油矿产的成矿特征……………………………………………………… (469)
13.4 中国天然气矿产的成矿特征…………………………………………………… (477)
13.5 中国铀矿产的成矿特征………………………………………………………… (495)
14 中国主要金属矿产的成矿特征……………………………………………………… (532)
14.1 概述……………………………………………………………………………… (532)
14.2 中国主要黑色金属矿产的成矿特征…………………………………………… (540)
14.3 中国主要有色金属矿产的成矿特征…………………………………………… (546)
14.4 中国贵金属矿产的成矿特征…………………………………………………… (563)
14.5 中国稀土和稀有分散金属矿产的成矿特征…………………………………… (570)
参考文献…………………………………………………………………………………… (575)
后 记……………………………………………………………………………………… (585)
Postscript…………………………………………………………………………………… (587)
彩色图版
图版Ⅰ(PlateⅠ) 中国大陆区主要非金属矿壳体构造成矿简图………………… (卷首)
图版Ⅱ(PlateⅡ) 中国大陆区主要金属矿壳体构造成矿简图…………………… (卷首)
图版Ⅲ(PlateⅢ) 中国大陆及部分海域能源矿产成矿简图……………………… (卷首)

本卷收入作者2003年出版的《活化构造成矿学》专著,它是活化(地洼)构造及成矿理论的系统论著之二。活化构造成矿学及递进成矿论,是作者在20世纪50年代首先发现后地台活化构造区并于1956年在论述活化区成矿特点时开始提出,后经扩充并系统化逐步形成的。该专著即是作者在1956年原始自主创新,按大地构造理论与找矿实践并重的学术观点与路线创立的地洼学说(活化构造及成矿理论)基础上,在经受40余年国内外学者的共同实践检验和持续积累、拓展增新后,从历史-动力综合大地构造学的理论层次,作出的系统化总结。因而本专著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学术成果,代表了活化构造成矿理论开拓发展的新水平。

《活化构造成矿学》专著,奠定了由历史-动力大地构造理论范畴与活化(地洼)区矿床学交叉产生的活化构造成矿学这一新兴成矿学学科的基础。该论著总结了作者近70年期间所从事的地质科研和实践,包括对苏联、美国、法国、日本、蒙古、瑞典、芬兰、南斯南夫等国地质矿产的实地考察,以及承担从“一五”至“十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一系列重大找矿项目研究和开展多个国际合作项目研究,且借鉴与引用国内和国际活化(地洼)成矿学派众多学者的成果资料。但作为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有待进一步充实发展与完善。

该论著的学术特色及基本要点有:①对活化构造成矿学的理论基础和基本观点———递进成矿论进行了较扼要的论述与阐明;②对活化构造成矿学的基本研究途径与方法———历史-动力综合成矿分析法,作出了全面性概述;③着重对递进成矿的客观事实依据及标志性矿床———多因复成矿床新类型及其主要复成成矿模式,以代表性的金属、非金属及能源矿床实例为依据,作出了实证性的详尽阐明与分析;并以典型矿床为例提出了“复合型多因复成矿床”新概念;④从全球性大地构造演化-运动综合构造区———壳体构造新概念,建立了壳体构造成矿及其递进成矿演化动力源机制的基本论点;并以兰坪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和白云鄂博超大型铁-稀土矿床为例,对“幔-壳型多因复成矿床”进行了阐明;⑤对中国大陆及陆缘海域的主要非金属矿产、能源矿产、金属矿产的壳体构造成矿特征进行了概述,编制了小比例尺(13000万)中国区域壳体构造成矿图。

《活化构造成矿学》专著,系受中国科学院资环局重点资助项目和湖南省基金委院士基金资助项目的最终成果,并获2004年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

《陈国达全集》的出版,是我国地球科学文献史上值得庆贺的一件大事。它是著名地质学家陈国达七十余年,不畏艰辛坚持以野外地质调查为本,遵循“继承不泥古,发展不离新”理念,独立思考自主创新的历史记录和科学总结,是在中国和世界地球科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的科学遗产之一;是中国科学家对世界地球科学作出的贡献之一,为中国地球科学赢得了荣誉。

陈国达是二十世纪对推进我国地球科学振兴发展,使之立于世界地球之林,作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代表之一。陈国达对大陆内部后克拉通造山区的发现;及其对陆内造山区造山-造盒构造、岩浆及变质作用和多因复成矿作用进行的开拓性工作;及在此基础上原始自主创立的地洼学说或活化构造及成矿理论,被国际地学界公认是一项最新的大地构造与成矿学理论,并形成国际性学派和被纳入国际地科联矿床成因协会矿床大地构造委员会的研究领域。

陈国达发现并论述大陆岩石内部的活化造山区,现已成为当代大陆动力学前沿研究的关键性课题,并促进了诸如:大陆基底层析成象、宽带性能电磁感应技术,数学模拟系统和岩石形成时间及深度的同位素系统、高分辨率地质年代技术、PTt史热动力学方法等的应用与发展。大陆内部造山区的动力学研究,正在成为检验板块构造理论的试金石,为后板块时代地球科学的重大变革开辟了途径。陈国达对板块构造理论局限性,于1992年作出《壳体构造》及论述,把全球岩石圈的演化与运动加以统一研究,代表了从历史-动力学综合理论大地构造学探索与开拓全球构造的一种创新道路。

陈国达既是把理论大地构造学与找矿生产实践兼容并重和合二为一学术路线的倡导者、奠基人;同时也是历史-动力学大地构造与成矿学新领域的开拓者与实践者。

陈国达被公认为是中国20世纪100名论著最具国际影响的科学家之一。《陈国达全集》内容广泛,形式多样,除对理论大地构造学和成矿学的卓越贡献,尚包括在构造地质学、地震学、地貌学、古植物学、构造地球化学、多因复成矿床等等,多种传统地质学科与新兴学科上的建树,以及对中国新、老红色岩系研究上的突出贡献。此外,陈国达作为著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尤为强调以地球科学研究的目的,是准确地了解认识自然,掌握自然规律,服务生产和发展国民经济,为人民谋利益。因此,《陈国达全集》中,尚包括有反映其哲学思想与方法和求真务实科学态度方面的经验总结,其中强调了对前人的理论都要一分为二,根据实践检验加以修正,并勇于创新发展它;主张重视野外实地观察,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获取让人信服的论据,忽视野外调查之风不宜效仿;强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自然辩证法的思想方法和重视辩证思维在科学创新实践中的重要指导意义和作用;突出强调面向国民经济密切联系生产进行科学创新发展的学术路线特色等;从诸多方面为中国地球科学界的年青一代作出了榜样。

《全集》既是留给年青一代的宝贵科学遗产,也是珍贵的精神遗产。